指导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2013-2015年间主持山东工商学院青年基金2项;2020-2021年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分别获校级立项1项,省级立项1项。
指导教师能够及时为项目开展过程遇到问题提供建议,并且积极支持和响应国家人才培养政策,重视国家双创项目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本项目给与了极大地支持。
指导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2013-2015年间主持山东工商学院青年基金2项;2020-2021年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分别获校级立项1项,省级立项1项。
指导教师能够及时为项目开展过程遇到问题提供建议,并且积极支持和响应国家人才培养政策,重视国家双创项目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本项目给与了极大地支持。
序号 | 学生 | 所属学院 | 专业 | 年级 | 项目中的分工 | 成员类型 |
---|---|---|---|---|---|---|
|
刘芳彤 | 会计学院 | 会计学 | 2021 | 项目总体策划、 撰写申请书 |
|
|
张桐 | 会计学院 | 会计学 | 2021 | 问卷设计、 调研宣传 |
|
|
姜雯静 | 会计学院 | 会计学 | 2021 | 模型构建、 数据分析 |
|
序号 | 教师姓名 | 所属学院 | 是否企业导师 | 教师类型 |
---|---|---|---|---|
|
李梦雪 | 会计学院 | 否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已达19064万人,同比增速高达8.3%,远超2012年的3.5%。按照联合国的定义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整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成为严重的全球大流行病。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数字鸿沟。根据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随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于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与老年群体数量增多且高增长率形成明显对比的则是老年网民的数量和占比均较低。据新华社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7%,老年网民普及率为23.7%,不及年轻网民(73.0%)的1/3。同时,老年人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为4.4%,不足非老年网民(27.4%)的1/6;老年人使用微信的比例为26.2%,不到非老年用户(88.9%)的1/3。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众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他们在新媒体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在疫情期间,老年人在网络预约看病、抢购口罩、使用健康码等方面遇到问题,无法做到高效的自我防疫。在全媒体时代,老年数字鸿沟已经成为重要社会问题,实现信息在老年群体中的有效传播、提高数字应用的服务性成为重要议题。
而现实的情况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离不开智能手机。无论是网课、外卖还是网购,其主要的使用对象为年轻人,很多老年人因缺乏对现代科技的适应力、掌控力、驾驭力而被迫望“网”兴叹。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制造了老年弱势。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本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归纳等方法分析个人、政府、社会、市场如何共同推动乐龄科技,构筑年龄友好信息基础设施和治理结构,发展以人为本的数字包容,实现老年与科技的共生发展。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数量增多,老龄化速度加快,“银发浪潮”势不可挡。积极应对老龄化和发展数字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解决老年数字鸿沟相关政策发展 | |||
时间 | 机构 | 政策 | 内容 |
2020年11月24日 |
国务院 |
《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 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
2021年2月19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 | 将重点开展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电信服务、开展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等四方面重点工作,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幸福感、安全感。 |
2021年10月20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 |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 深入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大学等,研究编制老年人智能产品应用教程,开展视频教学、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智能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及服务。提升老年人信息应用、网络支付等方面的安全风险甄别能力,增强老年人反诈防骗意识。 |
这就要求科技和长者相向而行,寻求最大公约数,共生发展。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个人、政府、社会、市场要共同推动乐龄科技,构筑年龄友好信息基础设施和治理结构,实现以人为本的数字包容,共创老年人群的晚年幸福生活。
数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老年人无健康码出行受阻的新闻屡屡引发热议。数字车轮滚滚向前的背后是中国社会不得不面对的老龄化“数字鸿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加速与社会脱节。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本项目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1.采访身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原因
新年期间,本项目组成员通过采访身边老年人,初步总结出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包括:(1)老年群体整体触网能力相对较弱。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浪潮下,老年群体整体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又受制于趋于保守的心理,其在使用、接受互联网信息方面能力都远远弱于年轻人;(2)大部分数字媒体产品在内容设置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较小的图标和文字、繁琐的操作环节等问题增加了老年人接触网络的难度;(3)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产品尤其是新媒介产品更多的是偏年轻化语态的表达。这就使得老年群体在接收信息并进行解码时,产生难以避免的理解偏差,进而降低其对数字化产品服务的体验感。
2.设计问卷调查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关注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来了解身边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数字鸿沟的认识与关注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得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数字鸿沟的认识程度,呼吁社会更多人来关注数字鸿沟这一问题,进而对症下药。
3.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项目前期调查了解并说明说明我国老龄化化形式严峻,老年数字鸿沟的严重性,并关注国内外对如何缓解当前老年数字鸿沟形势做出的探索。
4.根据统计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经济迅速发展下带给老年人大量数字问题,例如微信与支付宝支付,滴滴打车等都只是面向与青壮年的便利数字服务。随着老年化不断地加剧,老年人与数字矛盾逐渐突出,国家大力支持进行数字“适老化”改革。但是在我们研究中发现仍有大量app只是停留于表面改善,未从实质上为老年人提供便利。例如,即使将系统字体调到最大,抖音仍显示正常字体大小。再例如,一是存在诱导下载恶意软件。老年人由于对手机使用不熟练、对相关功能不熟悉、对热门常用软件不清楚图标及推出公司、眼花点击不准等问题,导致不少老年人手机里面吃香了无法卸载“狗皮膏”式的弹窗广告,或是手机里莫名其妙安装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应用程序,把内存都占满了,这些软件大多都是老年人点错了、看错了,系统自动下载安装的。二是存在非法获取手机数据。不少人知识只是用手机看了个网页,没多久自己的手机号码就成了各种骚扰电话的目标。这都是“手机访客营销”黑色产业链在捣鬼,其利用运营商系统漏洞,非法获取公民手机号等信息,再将信息转卖,用作所谓的“精准营销”。
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加入数字化的行列,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提出了相关政策提议。
(1)大力加强对老年人的培训力度。推动大数据、互联网、老年大学与社区等合作,在多类活动场所进行手机操作手把手就教学、反电信诈骗等宣传教育。
(2)设定互联网app适老化改造标准。由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标准,专门为老年人全方位打造的便利化app,通过“一键”理念来解决老年人由于步骤繁杂无法熟练使用app的困难。
(3)成立专门互联网适老化改造的相关机构。结合国家超算技术平台,大数据中心,互联网等来成立,指导,监管相关适老化改造的机构。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对机构进行实时监控。
(4)从自身做起,积极对老年人普及数字化设备使用。积极参与老龄化数字化普及,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去帮助老人融入数字化生活,积极帮助老年人进行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呼吁社会更多人群关注到老年数字鸿沟问题。构建老年人友好数字环境,加强数字融入。科技以人为本。如何让智能技术发展适应老龄化社会步伐,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面临的“必答题”。
美国学者AndrewJ. Scott 2021 年在 NatureAging 上发表了《实现三维长寿红利》的文章,提出长寿红利可以抵消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挑战 ;他认为,实现长寿红利的最大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负面影响的最小化,就必须关注健康老龄化和产出性老龄化。
美国商务部(2000)对数字鸿沟的定义是,“有些人拥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和最快的互联网服务,以及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丰富内容和培训。另一群人没有最新最好的电脑,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或最方便的互联网服务”,这两组的区别便是数字鸿沟。
Van Dijk J A.(2005)认为,数字鸿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个体在社会网络中占据的结构性位置差异。他在Charles S T. 持久不平等(Durable Inequality)的理论基础上,摒弃了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视角,强调关系资源的重要性。狄杰克主张,数字不平等产生于人与人的关系、互动和交易中,强调从技术变量(如性别、年龄和城乡等)中发现数字利用的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老年人在数字技术上面临的阻碍,反映出数字时代他们不断被边缘化的社会地位, 是他们社会地位劣势在数字技术领域的结晶化。
Amartya Sen(2013)提出的可行能力的概念为老年数字鸿沟的分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可行能力理论审视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可以发现,正是老年人可行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快速变化的脚步。Amartya Sen提出的可行能力的概念为老年数字鸿沟的分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可行能力理论审视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可以发现,正是老年人可行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快速变化的脚步。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社会学界曾提出了“文化反哺”一词,指知识传递的逆转过程,即知识由年轻一代传 递给年长一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时代的到 来,数字反哺的作用和社会意义凸显出来。周裕琼认为老年人在数字融入的过程中,年轻世代对年长世代在新 媒体技能、知识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的反哺 (即数字反哺),是解决数字代沟的有效途径之一。年轻一代关注老年群体在数字生活中的困难,加强对老年群体的网络引导和陪伴,为其提供诸如移动支付、网上购物、线上预约等技术指导,缩小老年人在网络世界中的“鸿沟”。数字化时代,唯有通过数字反哺给予 老年群体足够的数字关怀,帮助老年人克服对数字社会的陌生恐惧感,激发老年群体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形成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
2021年年初,工信部推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旨在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021 年 1 月,百度推出了为老年群体量身打造的“百度大字版 APP”,通过简化操作界面、放大字体、屏蔽广告等提升老年人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也于2019 年推出了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养老院查询 APP“养老通”,2020 年专门服务于退休人群在线学习的综合服务平台——“智青时代”上线……这些数据平台的推出无不需要养老服务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养老产品设计人才等多样化人才的共同开发研究为基础。因此,以打造“适老化”友好社会环境为目标,积极推动老年领域相关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创建通用的数字素养人才质量评价标准。鼓励高等院校建立数字时代和老龄化时代重叠背景下,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并完善多元主体协同下的养老服务事业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增设智慧养老、信息技术培训等相关课程并通过培训技能实际应用指导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智能设备和服务的适老化建设匮乏,当前,互联网产品、信息和服务的研发主要受年轻人的需求驱动,很少聚焦老年人,在APP界限设置、操作设计等方面对老年人需求特征关注不足。《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非网民的主要群体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截至2020年12月,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46%。由于未能接入网络,日常生活往往遭遇诸多不便,如27.2%的非网民遭遇过没有“健康码”就无法进出一些公共场所 的问题,25.8%的非网民遭遇过无法现金支付的问题,24.9%的非网民遭遇过买不到票、挂不上号的问题,24.6%的非网民遭遇过线下服务网点减少导致办事难的问题,22.9%的非网民遭遇过无法及时获取信息的问题等。这一方面反映出老年人在数字社会融入过程中的不适应,另一方面也传递出智能设备和服务适老化建设的欠缺,造成了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过程中的参与不平等。
将“老年人”和“媒介”作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发现,国内有关老年人使用新媒介的 研究出现于21世纪初。较早的是2003年,陈勃等人通过对557名老年人的传媒接触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电视是老年人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介,报纸是老年人接触频 度仅次于电视的媒介,而网络是老年人接触最少的媒介,并且在未接触网络的老年人 中,有高达85.5 %的人认为自己今后仍然不会上网。相似的探讨还有2013年张硕对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的调查。通过1963份调查问卷,他发现,男性使用电脑/互联网的人更多,年龄较低、文化水平较高、离退休之前有干部身份的人更倾向于使用电 脑/互联网,并且朋友支持会影响他们对电脑/互联网的使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顺应智能化和人口老龄化两大发展 趋势,本文构设了老龄社会的智能图景,即建立一个“老人可享”的智能社会。但由于老年人缺乏对智能技术的适应、掌握和驾驭能力,往往会面临“数字鸿沟”的难题,无法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充分享受智能化 服务带来的便利,因此,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之际,应在发挥智能技术社会治理效用的基础上, 理性地看待老年人参与社会“智”理的效度与限度,把握老年人数字应用的难点所在,着眼于老年人日 汤资岚-数字时代社会“智”理适老化趋向 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着力打破各种价值壁垒、资源偏差和技术阻力,促使社会“智”理向适老化方向发展,从而不断促进老年群体与技术进步的融合发展,让老年人享受到技术带来的红利,最终满足其 对美好老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亲子间的亲密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杨菊华等,2009),空间距离是影响老年人和子女 之间家庭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随着家庭结构的核心化、青年人就业的城 市化,不同代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大。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亲子间的线上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空间距离日益增大导致的代际交流不足。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有效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维系代际关系。对于老年人来说,线上交流虽 然对于代际关系有一定的弥补效果,但仍不能替代面对面交流的亲近感。
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在医疗和养老服务领域体 现得尤其明显 (江小涓,2017)。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互联网一路突飞猛进的发 展,老年人对互联网的态度从“可有可无”发展到“非用不可”。然而,老年人对数字生活 的适应能力远远跟不上互联网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渗透速度,这势必会影响到老年人接受公 共服务的便捷性。以医疗为例,当前在线挂号、费用结算等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当中,但大 部分老年人仍然无法熟练使用互联网来处理就诊事宜。这一方面是由于老年群体在客观上对 于互联网的使用能力与中青年群体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目前的互联网 设计理念缺乏年龄包容性,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认识不充分。
本项目积极查阅各种互联网资料,并通过采访调查,用数据与文献说话,呼吁社会关注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老年人往往作为被忽视的群体,落后于时代大潮,而本项目就是专注于当今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社会中产生的数字鸿沟,调查得到原因,并对症下药,找到“适老数字化”中依旧存在的弊端,注重关注老年人群,便利老年人加入当今的数字化社会,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养老生活。
1、技术路线:
运用采访、调查问卷、查找资料、实践活动等方式来了解本项目需要的数据与结果,例如通过采访老年人来得到老年人真实想法,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当代各年龄段的人对老年数字鸿沟的认识,通过资料查找来满足面对严峻的数字鸿国家做出的“适老性”改变,最终带动老年人积极融入数字化社会。
2.拟解决的问题
(1)我国老年化的现状对数字鸿沟的影响;
(2)老年人为何会落后于数字发展大潮;
(3)老年人切实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来进行“适老化”改变;
(4)社会对该问题是否关注,并如何解决问题
(5)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相关问题,为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提供方法策略。
3.预期成果
(1)提交一份研究报告;
(2)公开发表与本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日期 | 拟解决问题 |
2022.1.20-2022.1.24 | 明确研究方向,访问身边老年人群,切实了解老年人真实原因与需求。 |
2022.2.11-2022.2.13 | 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得到各年龄段的人群对老年数字鸿沟的认识与关注。 |
2022.2.16-2022.2.17 | 了解国内外对于老年数字鸿沟的关注与其进行的“适老化”改变,了解国家相关政策。 |
2022.2.18 至今 | 通过小组研究发现“适老化”app的漏洞,并提出本组的建议呼吁社会关注老年群体,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
已从网络上收取关于老年数字鸿沟的数据与文献,社会对于数字鸿沟的关注,了解“银发产业”发展现状,并运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汇总所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日后解决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做出充足准备。
已具备条件:
(1)小组内进行多次交流,将相关文献资料互相分享,共同阅读。组内成员都对数字鸿沟较为关注。通过调查,大家对我国老年数字鸿沟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2)丰富的文献资源:学校无条件开放中文数据库及图书馆,通过知网及图书馆可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老年数字鸿沟的资料查找提供了帮助。
(3)专业老师的指导:指导老师对项目的研究方向与内容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全程跟进项目,对项目大力支持,对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等进行帮助,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4)具有良好的团队:本项目组成员具有良好的素质与能力,对项目的开展有着极大的热情。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分工明确、取长补短。
(5)充分的前期准备:对老年群体进行访谈调查,并根据相关原因制作问卷调查,使我们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为项目的下一步进行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尚缺少的条件:
线上问卷调查具有局限性。调查的年龄、男女比例不能保持一致。被调查人员内存在对数字鸿沟不了解的情况,导致部分调查结果不够准确反映现实情况。
解决方法:
(1)阅读大量相关文献,通过自学相关专业知识,请教相关专业指导老师,扩大自身知识储备量,拓宽自身知识面。
(2)扩大调查范围,在实地调查范围可能受限地区运用网络进行调查,尽可能获得大量、全面且客观的信息。
(3)选取各年龄段的代表进行面对面采访,兼顾性别、年龄等问题,使数据更加完善。
开支科目 | 预算经费(元) | 主要用途 |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 |
---|---|---|---|---|
前半阶段 | 后半阶段 | |||
预算经费总额 | 9500.00 | 无 | 4500.00 | 5000.00 |
1. 业务费 | 6500.00 | 无 | 1500.00 | 5000.00 |
(1)计算、分析、测试费 | 1500.00 | 数据整理与分析 | 0.00 | 1500.00 |
(2)能源动力费 | 0.00 | 0 | 0.00 | 0.00 |
(3)会议、差旅费 | 1000.00 | 调研与走访 | 1000.00 | 0.00 |
(4)文献检索费 | 500.00 | 查阅相关资料 | 500.00 | 0.00 |
(5)论文出版费 | 3500.00 | 版面费 | 0.00 | 3500.00 |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 0.00 | 无 | 0.00 | 0.00 |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 0.00 | 无 | 0.00 | 0.00 |
4. 材料费 | 3000.00 | 印刷与宣传 | 3000.00 |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