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当代年轻人快节奏生活下的快餐文化的盛行,短视频凭借自身“短、平、快”特点完美将娱乐时间碎片化,迅速火爆,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的需求。与此同时网络直播,也慢慢走红。早在2005年,各大视频网站就开启了pc端秀场直播,但真正让网络直播迎来爆发期,源于2014、2015年电竞游戏直播的出现。在大量游戏玩家的推动下,网络直播一炮而红。2016年网络直播更是脱离了电脑开启了移动手机客户端,开启新时代的大门。而短视频最早是在美国开始兴起,之后国内比较前沿的公司陆续开始引进短视频。同样也在经历过一段消磨的时光后,才依靠着强大的4G时代迅速发展起来。国内关于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关于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特征、前景以及发展机遇的研究。早期很多学者的研究集中于当时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发展的显露出的特征、遇到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王晓红、任垚媞就从当时短视频app发展中出现的特征和暴露出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分析短视频的发展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势。吕鹏、王明漩从内容、平台、用户等互联网治理对象出发,对短视频平台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短视频存在的雷同化、垄断化和低门槛化三大发展趋势。许向东在《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中分析直播乱象的表现与根源,针对当前网络直播的治理现状和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构建网络直播治理体系的建议。同时,也有很多学者针对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中蕴藏的发展机遇进行了研究。
二是基于传播学角度,短视频和网络直播传播机制、特征、策略以及相关影响等的研究。对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新型传播机制、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利用该种传播机制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想法。同时,发现它们与传统传播模式的不同,传播速度更快,情绪性更强,对人们的影响也产生更大的不同。刘云在2020年《基于
4V 理论浅析抖音英语类账号的传播策略》一文中,利用
4V 理论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传播策略。田维钢、张仕成基于SIPS模式,对情绪传播角度对抖音平台上的与21起网络公共事件相关的1000多条短视频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短视频中负面情绪容易被唤醒、扩散及放大,具有共振和循环的传播特征,并提出短视频平台的特质使其负面情绪传播方面作用明显的观点。
三是有关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营销研究。深度解析火爆的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内容,分析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系统推荐机制,总结出打造热门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方法,研究它们的营销模式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和改进方法。冯蕾学者曾借用艾克里里以及著名网红papi酱为典型案例,分析他们引起粉丝关注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企业利用短视频进行市场开拓的优势和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隐患做出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2021年,朱雪婷在《融合新逻辑:场景思维赋能短视频营销》一文中,提出将场景思维引入短视频营销的必要性、三大短视频营销场景以及场景思维短视频营销的构建。朱逸、尹卫华则是在通过深入的研究后,发现网络直播购物呈现出鲜明的拟剧化营销特质。此外,对于网络直播,学者们还根据其独有的消费购买和实时互动等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如购物模式、买卖双方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直播中的临场发挥和实时互动技巧等方面的研究。
四是对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的研究。2018年,闫泽茹在硕士论文《“抖音”趣缘群体使用行为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以使用与满足理论、身份认同及技术接受模型等理论为基础对抖音的用户使用行为、感知价值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探寻抖音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及影响因素。暨南大学戚旭然2016年的硕士论文《UGC模式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研究——以“美拍”APP为研究对象》聚焦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个案“美拍”,参照使用与满足理论等经典理论,对现实中其使用与接受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探析用户在接受与使用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在检验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时代意义的同时,进行开拓创新的修正与补充。马志浩、葛进平、周翔通过研究探索性的调查来考察影响用户持续使用网络直播平台的因素,建构用于理解网络直播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及其心理收益的框架,并通过经验实证数据来进行验证。
五是对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监管、对不同人群产生的负面影响等以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的研究。对未成年人,国家出具了与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相关的法律,规范内容监管。同时,也有学者提出儿童及青少年应当是信息传播的重点保护对象,与未成年人有关的视听文本和作品应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同时,许多学者提出从不同主体落实视频内容监管。匡文波、邓颖在《短视频监管与多重把关主体的范式转型:把关理论的研究视角》探讨包括传统主流媒体、平台与算法、用户等多重把关主体应对短视频内容生产、推送与传播、受众接受三个阶段进行全面的监管与治理。认为解决当下短视频监管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从多方把关主体的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各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短视频内容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把关”作用。也有学者,专门分析了直播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姜艾卉在《中学生短视频
APP 沉迷心理成因及对策》剖析了中学生沉迷于短视频APP的心理成因,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微视频最早且影响最大的一个网站是YouTobe,让普通人可以记录身边事并分享给朋友,当时开创者十几秒的视频开创了微视频的时代,由此多个网站跃跃欲试,其中较为成功的是YouTobe。而短视频的发展主要在2011年,Viddy发布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产品以后,它定位“创建和分析视频的有趣简单方式”,利用便捷的拍摄与分享功能。同时,Viddy与诸多大型社交平台(例如Facebook、Twitter)进行合作,推广自身的传播新形态。随后短视频分享软件Vine进入这个行业,并大肆抢夺用户。传统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开始开拓短视频分享业务,进军短视频市场。此外,国外活跃的短视频应用还有Keek、mixbit等。对于网络直播,早在2007年,美国就有一名年轻人开始随身携带摄像头,以直播的形式分享他的日常,之后引发了巨大的网络热潮,亚马逊的Twitch以游戏直播收获大量粉丝,此外YouTobe、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都开始开放移动端视频直播功能。据了解,国外学者对短视频的研究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有很大相似性,主要有:
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发展现状、前景的研究。Lee,
Emma的《Sina
Weibo Launches Short Video App Miaopai and Announces 500 Million Users》和
Sheldon,Kerrin《Why short-form video is the future
to marketing》都是国外学者结合国内外网络短视频APP发展现象对其做出的前景分析,他们都认为将来的短视频、网络直播行业必将大有可为。
对于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特点与爆红的研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Peter
S.Chen与两位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合作作者在专业期刊《Journalism
Research》发表研究成果,重点研究新闻类短视频的内容要素,试图找出新闻类短视频吸引读者的特征,并以此估测人们的观看偏好。
对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用户行为的研究以及针对于某一平台或几个平台的专门研究。Kenton
OHara. April Slayden Mitchell 和Alex Vorbau 在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发表的“Consuming
Video on Mobile Devices”中,以深度调查的方式观察用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移动视频,具体阐述了视频用户操作行为。对于资讯类短视频,路透研究院通过对西方世界30家媒体进行了充分调研,分析了26个国家受众对网络视频新闻的使用数据,点出短视频新闻的机会点在何处。
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对不同行业影响的研究。Ungerleider,Neal
的《Using
Vine To Cover Breaking News》中谈到了“Vine”对于新闻报道业产生的影响,基于这一现象,Ungerleider与Neal大胆预测“Vine”将带动新闻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美国《财富》杂志在2013年6月发表的文章《Vine
and the six second video ad》中,深入探究了网络视频APP在广告行业的发展潜力。
指出,广告行业将会越来越多地涉足网络短视频APP的这片蓝海,并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对视频广告业的格局进行重塑。
综上所述,前人在发展现状、传播机制、营销研究、对用户需求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负面影响等方面开展大量细致的研究,但多是针对于某一方面,对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细致研究较少,缺乏将直播短视频的未成年保护与平台指标体系结合的研究。对平台的指标体系研究多为现有的推广性指标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缺少否定性指标的研究。同时,目前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审核机制研究的过滤式为主,反馈式审核较少,且主要以举报操作研究为主,缺少通过像评论的内容、观看时长等捕捉用户行为判断是否进行再次审核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吕鹏,王明漩. 短视频平台的互联网治理:问题及对策[J]. 新闻记者,2018(03):74-78.
[2]张琦,蒋建华. 从5W模式看移动短视频APP抖音的传播[J]. 四川戏剧,2018(10):35-38.
[3]王洁. 短视频的流行及监管[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2):21-23.
[4]刘丽云. 基于4V理论浅析抖音英语类账号的传播策略[J]. 西部皮革,2020,42(04):41-42.
[5]吴双. 引爆点理论下抖音短视频APP走红探究[J]. 中国报业,2020(08):18-19.
[6]匡文波,邓颖. 短视频监管与多重把关主体的范式转型:把关理论的研究视角[J]. 中国编辑,2021(04):4-9.
[7]田维钢,张仕成. 唤醒、扩散、共振:短视频负面情绪传播机制研究[J]. 新闻与写作,2021(08):33-40.
[8]冯蕾. 基于UGC短视频模式下的企业网络市场营销探析[J]. 商场现代化,2016(07):53-54.
[9]朱雪婷. 融合新逻辑:场景思维赋能短视频营销[J]. 创意城市学刊,2021(01):71-77.
[10]闫泽茹. “抖音”趣缘群体使用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18.
[11]戚旭然. UGC模式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6.
[12]姜艾卉. 中学生短视频APP沉迷心理成因及对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7):67-69.
[13]朱逸,尹卫华.网络直播购物情境下的拟剧化营销——基于抖音直播平台的分析与诠释[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1,2802:114-124.
[14]李梦琳.论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机制——以看门人理论的新发展为视角[J].行政法学研究,2019,04:123-132.
[15]许向东.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3:70-81.
[16]马志浩,葛进平,周翔.网络直播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及主观幸福感——基于期望确认模型及准社会关系的理论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0,7302:29-46.
[17]王晶晶. 音乐短视频应用“抖音”的创新与推广研究[D].湖南大学,2018.
[18]王晨阳. 网络短视频APP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19]Ungerleider,Neal.Using
Vine To Cover Breaking News[J].Fast Company,2013,02:07.
[20]Lee,Emma.Sina
Weibo Launches Short Video App Miaopai and Announces 500 Million Users[J].Tech
Crunch.2013.
[21]Sheldon,Kerrin.Why
short-fomm video is the future OF marketing[J].Fast Company,2012,07:23
[22]Kenton
O’Hara,April Slayden Mitchell,Alex Vorbau.Consuming Video on Mobile
Devices.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2007:857-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