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区块链技术嵌入韧性社区应急服务的实现策略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申报人:王若丁 申报日期:2022-03-28

基本情况

2022
区块链技术嵌入韧性社区应急服务的实现策略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21世纪以来,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各地频发,社区是应对公共危机的最小单位,因此提升社区应急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将其嵌入社区应急服务中,或许能够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区韧性,使其更具备自我管理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本项目通过应用区块链中的公有链,强调主体构成、理清主体结构关系、明确主体功能,将其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可追溯等思想引入社区应急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在理清体系特质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数据,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韧性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嵌入区块链的应急服务能力,总结其优势、弊端,得出可行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社区应急服务站的转型提供了更多路径与可能,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1)参与2020年国家级结题项目“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烟台市为例,的项目的实地调研。
(2)参与2021年山东工商学院“互联网+”大赛校级银奖项目,基于舆情大数据的突发事件网民情感风险感知与干预对策研究的资料收集。
刘振滨老师:
(1)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协同育人项目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2012年10月硕士学位论文获福建省优秀学位论文奖。
(2)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期刊论文6篇,CSSCI/CSCD扩展板期刊论文3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9篇;第二作者发表CSCD期刊论文3篇,CSSCI扩展板期刊论文3篇。
刘芷廷老师:
(1)主持2021年度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研究课题1项,并被邀请与会发言交流;硕士毕业论文获得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
(2)参与编撰教材《研学旅行在烟台》与《劳动实践活动手册》;发表3篇学术论文。
(3)社会实践经历丰富,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及社会实践活动奖项。
(1)指导老师经验丰富,对本项目的选题、问卷设计、调研状况、文献搜集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力支持。
(2)对本项目进行全程跟进,对报告的撰写进行润色建议并对项目开展提出合理方案和建议,指导并监督项目状况。

省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王若丁 公共管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 行政管理 2020 汇总并撰写报告
吴淑萍 公共管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 行政管理 2020 资料搜集与研究
谭雨薇 公共管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 2020 问卷发放并总结
郭顺顺 公共管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 城市管理 2020 体系构建与分析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刘振滨 公共管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
刘芷廷 公共管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

立项依据

1.学术目的

(1)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通过比较应急服务中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传统方式应用的差异:应急服务质量与要素配置优化,在理论上探索其实现策略。

(2)调查了解部分居民对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社区的看法态度,并在社区结构基础上聚焦公有链的运作体系,探索社区韧性应急服务的新思路。

2.应用目的

(1)基于区块链在社区应用中的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剖析区块链在社区实践应用的可及性。

(2)对比国外韧性社区应急服务发展经验、总结国内发展面临的难题,提炼区块链在社区应急服务中发展的路径选择策略,并提出实现策略,促进区块链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嵌入。

(3)完善公有链的运作体系,为社区构建相关平台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从而帮助居民有效享受应急服务。

1.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本课题首先结合既有研究对韧性社区、区块链技术及公有链等进行概念界定,并明确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其内在关系进行梳理。然后借助社区应急服务中相关理论、已有相关研究对项目分析框架进行梳理,从而为项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区块链嵌入韧性社区应急服务体系构建


   (1-韧性社区应急服务体系:用户公有链流程模式)

(1)主体构成

①社区居民

②管理层:地方区政府、街道党组织、社区党组织

③业务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组织、社区基金会、辖区企事业单位

(2)主体结构关系

在韧性社区的应急管理体系中,社区居民、管理层、业务层中各主体均为应急管理的参与者,业务层属于管理层的下属分支,而社区居民属于管理层和业务层的工作对象并且为其提供信息反馈。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3)主体功能

①社区居民:推动社区良性发展,使得社区管理机构能了解到居民实际需求,获得信息反馈;社区的发展依靠居民,公有链的数据共享与共识机制需要居民参与,从而充分的参与推动社区事务。

②管理层:获得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筛查,对于所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能进行应急对策制定和整体调控,从而稳定社区甚至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类要素。

③业务层:根据管理层下达的指示进一步落实工作,从宏观到微观,在最基层收集信息反馈,并根据反馈改变具体工作行为,从而更好的服务保障社区居民。

3.区块链嵌入韧性社区应急服务的实践问题分析

本项目根据上述体系图与既有相关信息,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了如下分析:   

(2-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韧性社区应急服务中的利弊和机遇挑战)

由此分别得到区块链技术在韧性社区应急管理中的利弊和机遇挑战,除此以外,通过对已有技术、配套制度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分层抽样等研究方法调查社区居民对区块链的认识与了解程度、将其融合进社区应急服务的相关看法、实际需求等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将区块链技术嵌入进韧性社区应急服务中存在的实践问题。

4.对策及建议

(1)将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不可篡改、可溯源、分布记账等特性合理运用进社区应急服务,并实时监测融合情况,有效强化治理效能。

(2)与部分有能力支撑区块链平台构建的社区进行合作,将运作体系图作为平台构建或应急服务的参考,从而实现一定的突破进展。

(3)加强对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老人的相关知识普及,通过对社区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能更加因地制宜,再结合国内外各类文献资料中的原有对策整合分析,在法律制度允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提出对应策略。

1.国外研究综述

(1)社区韧性与应急服务体系发展研究

对社区韧性进行探究之前,必须对韧性进行详细的考察。米勒认为韧性概念经由修辞学、文学中的回到原状停止发展为力学中反映材料固有属性的概念(Miller, 2010),进而被引入生态领域以形容系统维持其完整性的特性,最后被引入社会领域以反映人类系统的适应性(Turner, 2010)。大部分学者把社区韧性总结为某种或某几种能力或过程,在能力方面,威尔班克斯提出韧性应包括有灾害预测和减少脆弱性的功能(Wilbanks2009);在过程方面,诺里斯、马斯廷把韧性看作系统适应灾害的过程(Norris2008Masten1990),威尔逊等学者将韧性看作适应能力提升的过程(Bruneauet et al., 2003; Ahmed et al., 2004; Magis et al., 2007),与之相对的是,部分学者虽未直接把韧性定义为过程,但均提出通过具体举措或自身资源的发展来应对未来灾害;还有部分学者将韧性和适应能力相联系,把适应能力提高视为结果(Wilson2012),例如马斯廷等学者则把韧性定义为成功适应灾害这个结果(Masten et al., 1990)

Graham Matthews 曾经在研究中讲到,应急服务管理是基于预测设计出的策略和措施(Robertson, 2008)。当灾难降临时除了镇定自若的处理还需要工作人员一鼓作气创造精神动力(Matthews, 1988)。构建完善的社区应急预案和基础设施,从而保证社区的韧性与应急服务能力,但对于区块链这种新型技术,还没有广泛的运用进社区韧性治理中。

(2)区块链技术及其运用层面发展研究

区块链技术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撑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应用,尤以金融领域最为普遍(Nakamoto, 2009)。例如,有学者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有助于优化证券交易流程(Joshua, 2014);区块链技术能够促进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可以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Ling, 2018);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能够完善传统库存交易体测体系,从而可以用较低的信用成本获取更高的融资额度(O'leary2017)

除了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外,区块链技术还在其他各个领域都逐渐体现出它的价值。2019年,学者们针对目前基因数据存在的问题,从区块链技术特性出发,研究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因组数据共享平台,有助于解决目前的问题(Shabani , 2019)。接着,有学者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愈加智能化,智能图书馆将成为21世纪新型创新技术(Shohar, 2019)。此外,学者们对区块链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区块链如何在组织中有效地实施(Du et al., 2019)到区块链技术在服务中面临的挑战(Markos et al., 2019),到对区块链技术采用的框架:整合制度、市场和技术三个因素(John & Vishanth, 2019)的探讨。

2.国内研究综述

当前我国有关区块链嵌入社区进行有韧性的应急服务方面研究文章、学者较少,已有研究更多是区块链和社区发展融合可能性数据共享与赋能社区治理的发展,本项目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国内研究动态进行综述:

(1)区块链赋能社区治理发展研究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共同体,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尹学朋、陈思琪,2022)。我国社区治理长期以来未能彻底摆脱单一的社区行政化管理模式,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导致社区治理效率等各方面情况不佳(朱婉菁,2022),所以之前我国便有学者将区块链在智慧社区数据共享与使用的应用、区块链赋能社会治理“链上社区”等发展内涵进行研究(杨富豪、彭珊,2021);还有学者提出要适时建立激励和约束性的规则体系,促进治理机制的合作协同化,推进该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与互动(汤文仙、胡雅芬,2020);或是从政府、企业、社区和民主四个层面建构了区块链驱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治理的实践构架(何继新、暴禹,2021)。区块链对社区的赋能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均得到一定发展。

(2)区块链嵌入应急服务前瞻研究

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服务,疫情期间的各类情报资源以及各部门如何运转、分工的体系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国有学者从准备和回应两个维度,基础设施、风险监测以及沟通决策三个要素构建了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情报体系(连婉延、赵吉,2021);部分学者认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可以提升管理效率(李健、宋昱光,2020);于是出现部分学者结合区块链技术改进了疫情爆发前期的情报检测与预警过程,建立传染病区域基层联动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黄锐、陈维政,2020),将区块链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可追溯、自主触发等思想引入应急情报体系构建中,以完善当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情报体系(胡剑、朱鹏、戚湧,2021)。这对社区应急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价值,有效提升了社区韧性。

(3)韧性社区应急治理体系研究

随着各种灾难频发,提高社区韧性:对灾难的应对以及抵御能力刻不容缓(庞智洋等,2022)。部分学者通过综合评价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抗逆力构建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问题,从而为我国社区抗逆力的构建与韧性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张鑫等,2022);部分学者根据老旧社区自身特点对现有韧性评估维度进行完善,从而加强老旧社区韧性应急治理(谢媛、李彦琛,2022);部分学者通过制度 、组织、技术、文化等4个方面完善韧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王欢,2021)

3.国内外研究评析

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我们分析得出以下几方面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深入并完善:

(1)区块链技术与韧性社区有机融合方面还需深入探讨。根据国内外研究表明,应用区块链技术治理社区方面,可能由于精细化的运用和治理会削弱社区的韧性。在如何将区块链技术与韧性社区互相融合等方面,需要对社区的服务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在如何掌握好区块链技术运用融合方面尚需深入,有待完善。

(2)配套制度方面建设有待完善。因为目前国内外在区块链运用方面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研究不能进行有效深入。区块链技术嵌入基层社区治理必然进而引发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权力架构等深层次变革,这便会导致各领域的政府部门上链任务十分艰巨,而区块链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其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体维护的特性颠覆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淡化了国家、监管概念,冲击了现行法律安排。

(3)技术方面缺乏赋能,需要突破性进展。现今的区块链技术发展仍处于初期,没有直观可用的成熟产品与大规模应用时间或场景,这便导致很多研究对于区块链技术缺乏一定赋能,没有足够成本与完整系统的支撑使得区块链的作用非常有限,在提高技术等方面仍急需跨越障碍,寻得突破。

1.研究内容创新

虽然部分学者已经关注到区块链技术对于促进社区治理的价值,并对二者的融合进行了些许探讨,但现有研究较少基于区块链技术与韧性社区融合的视角,对韧性社区应急服务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本课题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运用公有链技术构建了社区应急服务体系,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社区疫情防控治理应急服务中的可及性,可以为后续韧性社区应急服务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研究方法创新

通过区块链中的公有链构建的韧性社区应急服务体系,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韧性社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应急服务可及性,在此基础上还运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分层抽样等研究方法以及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探究区块链与社区应急服务融合的可及性,并提出相应策略,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区的应急服务提供了科学价值与实际运用的参考,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辅助支撑与研究价值。

3.研究视角创新

当前更多研究是区块链和社区发展融合的可能性,技术选择层面上有些遗漏,本课题视角新颖,拟从机会威胁视角将区块链技术与韧性社区的应急服务相融合,为构建社区应急服务体系的相关平台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区块链的快速发展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治理提供了全新的重构思路与实践图景,社区作为应对公共危机的基本单位与区块链相结合必定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区块链技术和管理学等学科互相融合,使得区块链变成一个赋能行业的工具,有利的加强各个部分的产能,从而为社会的应急治理提升带来发展,有利于打造更先进的公共服务基础

1. 技术路线图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实践上来看,本课题运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分层抽样等多种研究方法调查社区居民对区块链的认识与了解程度、将其融合进社区应急服务的相关看法、实际需求,以及综合现实多方面情况,调查方法及了解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在烟台市多个社区发放大量问卷调查才能得到较为真实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构建的应急服务体系提出不违背合法性、安全性且具有创新与实践意义的对策,是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从理论上来看,如何将区块链技术与社区韧性进行融合平衡,保证社区韧性不会由于区块链技术的过度精细化而降低,以及如何保证作为新兴技术的区块链在应用场景中的支撑较为困难。这既需要考虑技术层面的实施效能,又需要保证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同,也是本课题的研究难点。

3.预期成果

撰写对区块链技术嵌入韧性社区应急服务的实现策略研究调查报告及论文。

(1)项目成员在开展项目之前便已经阅读并积累了大量资料文献,根据各自的专长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并且有努力钻研、坚持奋斗的精神,所学学科成绩优异,为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项目准备阶段,指导老师便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与探讨,指导老师拥有非常丰富的研究经验,对各领域都有综合的研究,为项目的实施开展提供了保障,也为该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可参考的建设性意见,提出了项目开展或许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表示将会大力支持项目的后续进展。

(3)李健、宋昱光等学者指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可以提升管理效率,黄锐、陈维等学者结合区块链技术改进了疫情爆发前期的情报监测与预警过程,建立传染病区域基层联动的实时自动预警能力,提高了应急能力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为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

(1)已具备的条件

①团队成员基础扎实

项目负责人以及团队成员自大学以来对区块链运用于社区治理方面便一直有着关注与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着手参加此次大创项目时便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且团队成员专业基础扎实,文献准备充足,实践经验丰富。在项目开展之前,团队成员均接受过关于社区方面类的理论知识学习,团队成员来自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三个不同的专业,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了在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同时还有着结构的多元化,并能从不同角度综合的看待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团队成员均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利用假期与课余时间参加各类企业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公益活动以及各类兼职,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对社区的了解程度,再加上通过知网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基础。

②开放式图书馆

团队进行调研分析需要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可以向学院申请开放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资料丰富,且通过运用校园网与VPN系统可以进入知网免费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为我们信息的调研搜集与整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大大的提升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③物质充足

学校能为我们的调研提供充分的经费补助以及一定的活动场地,保证了项目的后续开展,且院内之前有被立项为国创项目的师哥师姐能为我们提出一定的经验与帮助与各类资源,使得调研的范围与结果都更为充分详细。

(2)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缺少条件:该项目虽然大致有充分的设计结构,但在实践上来看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与问题,加之如今疫情问题还未完全解决,部分社区的实地调研相对来说较为困难。

  ②解决办法:学校学院能为项目调研给予高度支持,其与多个社区保持密切联系,能向社区说明并开具调研证明,在一定基础上还促进了项目的调研。


参考文献:

[1]朱婉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区韧性治理:运用与前瞻[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07-116.

[2]徐绪堪,钟宇翀,魏建香,.基于组织-流程-信息的突发事件情报分析框架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04):70-73.

[3]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04):

481-494.

[4]林虹萍.区块链技术及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23):

31-32+37.

[5]何蒲,于戈,张岩峰,.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前瞻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7

(04):1-7+15.

[6]黄锐,陈维政,胡冬梅,.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化研究[J].管理学报,2020,17(12):1848-1856.

[7]范立娜,刘耀峰.基层社区基础应急能力建设[J].现代职业安全,2020(06):

17-19.

[8]杨富豪,彭珊.区块链在贵阳市智慧社区数据共享与使用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1(22):133-136.

[9]蓝煜昕,张雪.社区韧性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角[J].行政管理改革,2020(07):73-82.

[10]范忠宝,王小燕,阮坚.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战略应用:基于文献视角与实践层面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8(12):177-178.

[11]杨绍禹,谭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发布与共享体系研究[J].软件,2020,41(10):225-228.

[12]谢媛,李彦琛.新冠疫情防控中城市老旧社区的韧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01):55-57.

[13]尹学朋,陈思琪.从区隔到协同:后疫情时代下城市“双重社区”的韧性治理[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01):75-82.

[14]张鑫,周文婧,宁宁,.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抗逆力构建过程中关键节点问题综合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22,(01):149-152.

[15]王欢.韧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问题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17):213-215.

[16]Sumeer Shohar. Smart libraries:an emerging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ical habitat of 21st century[J]. Electronic Library,2019,37(5):764-783.

[17]Du Wenyu,Pan Shan L, Leidner, Dorothy E. Affordances,experimentation and actualization of FinTech:A blockchain implementation study.[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9,28(1):50-65.

[18]Janssen Marijn, Weerakkody Vishanth, Ismagilova Elvira. A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adoption: Integrating institutional, market and technical facto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9, 50: 302-309.

[19]Masten A S, Best K M, Garmezy N. Resilience and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Study of Children Who Overcome Adversity[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990, 2(4): 425-444.

[20]Wilson G. Community Resilience and Environmental Transitions[M]. Routledge, 2012.

[21]Joshua A T.Smart contracts,bitcoin bots,and consumer protectionJ.Washington and Lee Law Review,2014,71(2):36-38.

[22]O'Leary D E.Configuring blockchain architectures for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in blockchain consortiums:the case of accounting and supply chain systemsJ.Intelligent Systems in Accounting Finance & Management,2017,24(4):138-147.

[23]Sara S,Mahtab K,Joseph S,etal.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its relationships to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2019(7):2117-2135.

[24]Shabani Mahsa. Blockchain-based platforms for genomic data sharing:a de-centered approach in response to the governance problem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2019,26(1):76-80.

[25]Bruneau M, Chang S E, Eguchi R T, et al. A Framework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and Enhance the Seismic Resilience of Communities [J]. Earthquake Spectra, 2003, 19(4): 733-752.

[26]Ahmed R, Seedat M, Van Niekerk A, et al. Discern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in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in the Context of Violence and Injury Prevention[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4, 34(3): 386-408.

[27]Magis K. Indicator 38–Community Resilience, Literature and Practice Review[C].US 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Forests, 2007: 46 

[28]Robertson, Guy. Disaster No Plan.What a Library Director Should Do [J]. Feliciter, 2008, 54(4):175-177.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5000.00 调研与论文报告撰写 700.00 4300.00
1. 业务费 4550.00 250.00 43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150.00 论文查重、调研分析 15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1000.00 使用各交通工具来返各社区与相应机构的费用 0.00 1000.00
(3)会议、差旅费 1800.00 调研时的住宿餐饮 0.00 1800.00
(4)文献检索费 100.00 检索文献时的使用费用 100.00 0.00
(5)论文出版费 1500.00 研究结束后出版论文的费用 0.00 15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450.00 各种材料的打印和购买 450.00 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