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鸢”远流长——基于大数据的国家级非遗潍坊风筝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申报人:李明锦 申报日期:2022-03-13

基本情况

2022
“鸢”远流长——基于大数据的国家级非遗潍坊风筝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本项目以潍坊风筝传承与发展为切入点,从非遗文化传承视角,助力潍坊风筝旅游高质量发展,响应国家《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强调的文旅融合转型,顺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推动潍坊风筝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游客画像,开发个性化线下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元宇宙特色的线上旅游产品,满足于特殊时期(如新冠疫情时期)和目标游客的云旅游需求。潍坊风筝旅游高质量发展必将为潍鸢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其发展和繁荣,开创国家非遗文化传承新路径。

曾参加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赛暨山东工商学院第四届“财翼山商”创新创业大赛;

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级排名第十二名;

山东工商学院第一届“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创业之星赛道三等奖。

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ZR2020MG013,基于社交图像的用户属性获取及其在个性化推荐中的应用研究,2021.01-2023.12,10,在研,主持.

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ZR2017MG022,基于深度学习及其融合算法的在线社交网络朋友推荐系统,2017.08- 2019.10,10,已结题,主持.

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ZR2009HQ005,基于数据挖掘及进化算法的技术创新进化研究,2010.01-2012.12,2万元,已结题,主持.

4)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博士基金),2008BS01028,基于文本挖掘的决策方法研究, 2009.01-2011.12,5万元,已结题,主持.

(1)指导老师提供项目意见和基本思路,后期修改项目申请书过程中给我们多项指点。

(2)指导老师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指导大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受益颇多。

省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李明锦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2020 进度把控、撰写报告、数据分析整理
邢希梅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2019 撰写报告 数据分析
徐可欣 国际商学院 会计学(合作办学) 2020 撰写报告、收集资料、结果分析
李紫锐 工商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2020 数据分析 收集资料
于南南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2020 撰写报告、资料收集、设计问卷
李秋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校企) 2020 撰写报告、资料收集、设计访谈提纲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郝占刚 工商管理学院
郝存浩 工商管理学院

立项依据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潍坊风筝在2006 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风筝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是一种集设计、造型、扎糊、 绘画、放飞于一体并具有观赏价值、社会娱乐和健身作用的民艺物品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中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旅游业从粗放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突破“孔孟之”曲阜、“五岳之尊”泰山、“啤酒之城”青岛等具有世界品牌城市的遮蔽效应,实潍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因此促进潍坊旅游高质量发展和非遗文化传承,实现文旅融合反哺的双重效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团队第一次实地走访以及调查得出初步结论:缺乏恰当的耦合融入方式是在 当前家旅游规划要求下,当地非遗文化传承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融合成效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团队采用大数据分析、实地+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调研形式,对网民博物馆工作人员、传承人、研究潍坊风筝特点的学者以及当地居民和游客这六类人对 潍坊风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进行深度剖析利用LDA主题模型,汇集海量主题进行理论分析,最终经过大量数据汇集整理,探索潍坊风筝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助力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同时推动潍坊市旅游业等三产业的发展

1.基于SWOT的山东省潍坊风筝旅游高质量发展分析

                    表1  SWOT宏观环境分析

SWOT分析

具体类目分析

优势分析

1地理优势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是风筝文化的发祥地

2资源优势潍坊市具有悠久的历史,遗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这些文物古迹不仅是历史文明的体现,更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展示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重要旅游资源。拥有全国唯一的风筝博物馆每年420日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风筝节)期间,这里是风筝的海洋,不同肤色的人们云集鸢都,共享蓝天,可以尽情地放风筝、赛风筝、购风筝、赏风光、尝风味。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娱乐旅游、观光旅游和田园生态旅游,可使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尽情地领略潍坊独特的乡土文化。

3交通优势:潍坊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交通位置十分便利。

劣势分析

1周边地区遮蔽效应明显:周边其他城市比如济南、青岛等城市的旅游占比明显大于潍坊市旅游占比。

2潍坊风筝宣传力度有待提高:潍坊市鲜明的潍坊鸢都,但是其忽视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其与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没有进行很好的宣传。

3缺少特色精品化和个性化产品:潍坊市虽被称为鸢都,以风筝文化出名,但是其缺少特色化、精品化的品牌产品。

机遇分析

1潍坊市政府大力投资、鼓励支持。

2科技进步,时代发展,元宇宙时代到来,为这些深刻内涵的非遗文化传承提供新契机,新发展浪潮的到来。

3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

挑战分析

1周边城市的竞争,潍坊风筝旅游特色不够明显,吸引力不足。

2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人们的需求因人而异,潍坊风筝主打品牌不够吸引游客,无法建立长效作用机制。

3旅游业发展自身的挑战潍坊风筝旅游产品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缺乏独具特色的风筝旅游形象

2.基于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的潍坊风筝非遗文化内涵挖掘

潍坊风筝是潍坊市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六项之一,而其之所以被列入国家级非遗文化,一定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团队于寒假期间各大网络平台上爬取网民对非遗文化内涵的相关见解,有的网民认为,“非遗”在经历了上千年不断传承和演变后,仍然具有原生态内涵和民族特色,是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和习俗的真实记录;有的网民认为,“非遗”从多个方面表现出原生态文化特征,在各民族群众长久自然传衍着一种区域性文化形态,每一项民俗文化活动、表演艺术和消费习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网民认为,“非遗”中每一项民俗活动、表演艺术和消费习俗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哪一位天才胡乱杜撰的,它是各民族先民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生产生活条件中不断摸索总结出的智慧与结晶。

为了确定研究主题的深刻文化内涵,我们还来到潍坊市风筝博物馆,在这里遇到进行风筝扎制的手艺人。我们对手艺人们进行了简单的访谈:

问题一:您为什么想要从事风筝扎制?

手艺人:对制作风筝非常感兴趣,便传承父母的手艺,将具有深刻内涵的潍鸢文化传承下去。

问题二:您是如何看待当今风筝这项非遗的传承和推广?

手艺人:当今风筝的文化推广方式略显单一:宣传片、类型单一的纪念品等对人们的吸引力逐渐降低。推广方式没有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也没紧跟时代潮流。

基于对风筝手艺传承者的访谈,我们深度了解到当下潍坊风筝的传承问题,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文化名录的项目,进一步向公众承认了它的文化价值是可塑的,因此也证明了我们本次选题的可行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采取深度访谈法对风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手艺传承人、研究潍坊风筝文化特点的学者们进行访谈、采用问卷形式对当地市民和游客进行相关调研分析,通过第三者的视角,对潍坊风筝这种活态的非遗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最终形成全面立体的,能够体现潍坊风筝前世今生的非遗文化内涵体系。

   

       图1 潍坊市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文化名录

                                                                                                                       












 


                    图2 2021年各市旅游接待收入情况

相比山东省其他较为发达的城市来说,潍坊市旅游业发展不占优势,这就要求其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和把握机遇,正确应对挑战,突破现有劣势。潍坊市是远近闻名的风筝起源地,又被称为“鸢都”,应该充分打造特色品牌,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非遗文化”双轨发展模式。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为潍坊市非遗潍鸢文化传承和潍坊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每年潍坊风筝节均会吸引国内外友人参与,扩大潍鸢文化影响力,而仅依靠这个方式是不够的,面对周边城市文化的遮蔽效应,我们潍鸢文化应该充分传承非遗文化之精髓,加快构建新特色,为潍坊风筝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途径,潍鸢文化亟待发展。

3.基于LDA主题模型消费者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OTA平台的数据利用爬虫软件爬取数据以及文献资料利用LDA主题模型,根据消费者对风筝旅游需求进行主题分析可以把消费者分为四类,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出不同的对策   

                        图3 利用LDA主题模型法对消费者进行分类

利用OTA平台等相关数据,根据消费者特征,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分为A、B、C、D等几类目标群体,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设计创新发展路径和产品

通过深度访谈等实地调研形式进行资料汇集、大数据分析法进行数据整理,结合潍坊风筝本身独有的特色、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形式和融入当地旅游业中的发展方向进行设计,并最终形成以下路径:

                                                                        




















                   图4 产品设计路径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设想将元宇宙元素融入潍坊风筝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设计中,利用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和潍坊风筝的各个元素构建一个虚拟化、数字化的交互平台,目标游客群体将通过应用头戴式VR眼镜、数据手套等设备,与虚拟环境中的风筝世界进行交互,即使在天气不好、场地局限的情况下也能够模拟体验风筝运动和云游览相关景点。

元宇宙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大话题,元宇宙是虚拟时空的融合,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融合。着眼近几年元宇宙的发展及应用,未来其在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中必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交互式LED透明屏、改进风筝文化旅游体验的多媒体交互技术(5)、无延迟的线上购票、实时语音导览、智能导游机器人、实景AR游园等全流程服务一一推出,这些充满科技感的体验将会让旅游变得更加轻松、惬意。

                                  















            图5 改进风筝文化旅游体验的多媒体交互技术

5.基于实地调研+文本分析的潍坊风筝非遗文化反哺传承研究

1文旅融合促进非遗文化传承高质量发展。

通过文化创意设计将非遗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潍坊风筝文化创意产促进旅游业发展。将潍坊风筝文化融入到潍坊市旅游过程中,通过线上旅游+线下游览的方式,线上数字化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与线下皮影戏曲等共同发力,让更多人群了解潍坊风筝的发展,从而促进潍坊风筝文化传承发展,助力国家级非遗文化创新性发展,逐渐走向潍鸢非遗文化繁荣昌盛

2非遗文化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

非遗文化长足发展,经久不衰,是人们心中的人文情怀,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能够引起游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向往,从而促进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深化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及旅游演化规律的认识目录,丰富旅游地理与文化地理的理论内涵和方法体系,使潍坊风筝文化的意义与精神被更多人熟知,吸引更多游客,带动潍坊市旅游业发展以及旅游产业效益增长,并对推动旅游业发展和风筝旅游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3两者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发展。

利用系统动力学中的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互为因果的反馈特点,非遗文化与旅游业存在着因果关系,理所当然的也就存在着反馈,最终也会实现潍坊风筝文化与潍坊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6 文旅融合和非遗文化反哺机制图



1.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科技进步,元宇宙时代促进潍坊风筝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相应研究

① 学者贾秀清王珏在(2012)年针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做了研究,并发表《数字化手段在我国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领域中的应用一文,为我国众多非一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 学者黄忻在(2017)年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做了相应的研究,并发表《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中的应用研究一文。

③ 学者夏颖赵爽顾振宇在(2019)年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做了一系列研究,并发表《旅游传统文化旅游体验的创新模式——以潍坊风筝博物馆的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为例》一文,对潍坊风筝发展的新模式作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④ 学者蔡劲在(2020)年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里的应用进行一系列研究,并发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博物馆游览系统设计一文,为VRAR等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2)非遗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高质量发展的相应研究

① 学者吴理财郭璐在(2021)年针对文旅融合的发展做了详细研究,并发表《文旅融合的三重耦合性价值、效能与路径一文,为之后的学者们的研究打下基础。

② 学者刘彦平在(2021)年针对十九大提出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问题作出一系列研究,并发表《文旅融合背景下潍坊市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一文。

3)潍坊风筝高质量发展的相应研究

① 学者牟永生沈建军李晓阳在(2008年针对潍坊市旅游业发展作出了研究, 并发表《潍坊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对潍坊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② 学者胡大鹏在(2009年针对潍坊风筝的保护作出研究,并发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潍坊风筝的保护》论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以潍坊风筝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潍坊风筝保护的现状与不足进而提出了对潍坊风筝进行保护的建议。

③ 学者邹全民在(2009)年针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做了研究,并发表了《潍坊市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一文。

④ 学者秦振朝在(2009年针对《潍坊地区风筝活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做了研究,并得出风筝整体现状的结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风筝普及的群众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缺少风筝培训机构,最后提出风筝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⑤ 学者李淑燕在(2010年针对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在《国际风筝都”——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做了一定的研究。

⑥ 潍坊学院学者秦文贞在2011年针对潍坊风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了研究并发表《潍坊风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分析了潍坊风筝的历史传承,潍坊风筝文化得以良好传承的原因,潍坊风筝文化发展前景展望。

⑦ 学者刘永莎在(2012年针对《潍坊风筝运动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⑧ 学者林雅洁在(2018年针对《潍坊风筝产业化开发》用 SWOT 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完成了产业化可行性的研究,从艺术元素、营销模式、衍生品、传承创新及国际风筝会的联动发展等五个方向探索潍坊风筝产业化开发的路径做了详细的路径研究。

⑨ 学者季诗雨施爱芹在(2018年针对《潍坊风筝文化的产业化及其发展》做了研究,论述了风筝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来说如何传承与开发风筝文化的方法。

2.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① 学者TIAN Xia and CHENG Yongsheng在(2019)年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概论做了相应的研究,并成功发表《Introduction to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e一文。

② 学者Tvrtko Zebec在(2015)年针对数字化时代的非物质文化做了一系列研究,并成功发表《Koleda for the future-tanac dances for all generations.Intangible culture in the digital age》一文。

③ 学者Wang Yunbo在(2015)年针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问题做了一系列研究,并发表《Intangible Culture Inheritance-based Huangmei Yues Boxing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Research》一文。

④ 学者Lim Chen Kim et al;Lim Chen Kim;?Ahmed Minhaz Farid;?Mokhtar Mazlin Bin;?Tan Kian Lam;?Idris Muhammad Zaffwan;?Chan Yi Chee 在(2021)年通过对马来西亚焊接码头19世纪初居民服饰的分析,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成功发表《Understanding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Preservation via Analyzing Inhabitants’ Garments of Early 19th Century in Weld Quay, Malaysia一文。

1. 创新点

1研究角度创新。结合当前旅游业最热点的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分别对潍坊风筝与潍坊市旅游业双向促进的耦合关系的进行研究。最终通过当地旅游业发展实现非遗文化潍坊风筝的复兴和创新传承。

2研究方法创新。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分析,得出需求结论;利用主题模型 LDA 文本分析对学者论文等进行分析,提炼主题要点。

3研究内容创新。将潍坊市非遗文化之一的潍坊风筝的传承作为切入点,为其探索一条能够高质量发展的转化创新之路,能够更好地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情结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与时俱进地传承好。

4研究目的创新。将潍坊风筝的传承与发展融入到潍坊市旅游业的光速发展中,最终还是要实现潍坊风筝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时进一步带动潍坊市旅游业的发展,将精神文化与产业能动力的发展深度耦合,实现双赢的目的。

2.项目特色

项目的最终立意还是着力于项目当地的发展,无论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还是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耦合发展。

1. 技术路线:

                  图 7 技术路线图

2.  拟解决的问题

(1)探索潍坊风筝和当地旅游业深度耦合的过渡点,实现当地文旅舒适高质量发展。

实现潍坊风筝与当地旅游业的双赢价值,最主要的就是找到其过渡点。首先潍坊风筝历史悠久,两千多年的演变历史赋予其深厚的价值情感,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潍坊风筝的一些制作技艺等传承要素已经逐渐跟不上当地的产业化发展,而迅速崛起的旅游业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其次由于地域性遮蔽效应的影响,受到周边青岛、济南等旅游圣地遮蔽效应的影响,潍坊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实现潍坊风筝到当地旅游业的过渡,实现当地“旅游+非遗潍鸢”的耦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推动文旅融合,更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求。

(2)重塑非遗潍鸢特色价值,利用当地区域特色打造超级文旅IP。

首先,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会为潍坊市带来大量客源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潍坊的城市知名度,因此充分利用该资源,重塑特色“潍鸢文化”价值,与东边青岛、威海、烟台、日照的海滨文化和西边曲阜的儒家文化、泰山的东岳文化和济南的泉城文化区别开来,才能在旅游形象中彰显自己的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文旅IP。其次,在新一轮的市场需求中,满足游客的旅行体验感成为新的需求。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在满足游客的体验感和期待感中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将潍鸢文化充分融入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中,真正实现旅游项目与潍鸢文化的有机结合,更加有助于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真正实现潍坊市文化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3)创新品牌营销方式,拓展文旅宣传渠道,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根据团队实地调研的情况了解到,潍坊市文旅宣传存在一定的短板,在5G互联网时代,仅靠政府为主导的传统宣传方式已经远远不够,因此要紧跟时代潮流,开展多形式,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宣传渠道,大力发展智慧文旅,提升潍坊市的旅游品牌形象和潍坊风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线下加强与文化传媒和旅行社的合作,拓宽宣传渠道,线上注重文旅交融官方平台的监管,充分利用好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掌上APP等发布潍坊市权威信息,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还可以充分利用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等途径实现数字化时代当地文旅产业的潮流发展。

(4)增强游客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感和出行价值。

潍坊市内潍鸢特色明显,出行必备的酒店内、小吃街上、各大商场的边边角角,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现各种各样的风筝产品或者相关的文化创意,潍坊风筝更是当地的“城市形象代言人”,因此为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感和出行价值,我们应该加强非遗文化元素创意设计,推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除此之外,可以在潍坊市世界风筝博物馆内设立创新宣讲,定期招募对此感兴趣的志愿者,对前来游览的游客进行志愿讲解,增强游客对非遗文化的认知;还可以利用高科技3D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博物馆内设置虚拟浏览系统,实现360度全景浏览,增强体验感与交互感,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源与流量,创新性传承潍鸢文化的同时还能推动潍坊市旅游业的优质发展。

5)加强人才培养,充分挖掘消费者需求,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准确提取消费者需求,有方向的切入,快速提高经济收益。

首先,学习文旅融合中经济效益的体现方式,利用西方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等知识,形成理论基础,再对当地游客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数据库,挖掘提取他们的需求,通过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提高收益;其次,加强潍坊当地各大高校中旅游管理、人文传播、数字媒体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做好铺垫。

3.  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一:完成相关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并根据调研过程形成调研报告;充分掌握项目的信息和发展方向;

预期成果二:根据调研报告结论以及查阅的相关论文及资料库得出经过事实多方认证的潍鸢创新传承路径;根据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结果,对潍鸢和当地旅游业融合方向进行预估并形成预估报告,潍坊风筝实现复兴、创新性传承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潍坊市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当地GDP的增长。

预期成果三:团队总结经验并发表一篇《“鸢”远流长——基于大数据的潍坊风筝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并获得录用。

预期结果四最终成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结题,并形成结题报告

                     表2  项目研究进度安排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研究内容及具体时间安排

撰写项目前的准备阶段

2021年

12月至

2022

2

A.2021年12月3日—2021年12月22日

询问指导老师后确定研究项目主题,组建研究小组,明确组内人员分工,主持人对所研究项目形成体系安排

B.2021年12月24日—2022年1月13日

利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百度浏览器、电子图书馆等资料库查询大量关于潍坊风筝发展、文旅融合成功案例和非遗文化等相关资料并选择性收集整理。通过项目相关学术论文以及其他相关的研究,基于潍坊风筝传承压力巨大问题产生新思路,并确立所研究的课题项目名称

C.2022年1月16日—2022年1月29日

由团队主持人带团队成员到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和潍坊市浏览参观,了解潍鸢的发展现状,并撰写相关调研记录。

D.2022年2月1日—2022年2月9日

通过与指导老师的多次语音会议等商量探讨具体的研究内容板块和较为具体规范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小组成员每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最终形成一致性意见。

E.2022年2月10日—2022年2月27日

由团队主持人进行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分工,小组成员边写便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多次修改,形成最终版项目申请书。

实地调研与具体实施阶段

2022年

3月至

2022年

10月

A.2022年3月

根据项目申请书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确立具体的研究步骤和方向,确立以大数据分析和文本挖掘等相关技术手段辅助调研和相关数据整理,进行“鸢”远流长——基于大数据的潍坊风筝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B.2022年4月—2022年7月

利用五一小长假等假期进行第二次实地调研,对网民、博物馆工作人员、传承人、研究潍坊风筝特点的学者以及群众和游客六类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详细了解潍鸢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C.2022年8月20日-2022年8月25日

利用暑假由团队主持人带领前往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作为志愿者对前来参观的游客做志愿讲解,同时更好的了解旅游业对潍鸢的影响,也让游客的参观“活”起来,事后做出讲解感悟,为下一阶段的进行做好铺垫。

D.2022年8月26日—2022年9月10日

学习文旅融合中经济效益的体现方式,利用消费者行为学等学科知识,对当地游客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数据库,提炼他们的需求,通过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提高收益,为传承路径研究做好铺垫,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经济也要发展。

E2022年9月中旬—2022年10月底

通过对过程中所有数据的分析完成中期阶段报告的撰写,整理所用到的资料,准备后一阶段的结题验收,同时由主持人带领团队全体成员整合调研思路,开始撰写研究论文。

总结评估验收评估阶段

2022年11月—2022年12月

2022年11月——整理前期的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022年12月——上交结题资料,准备验收。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1)运用文献资料查阅方法,网上查阅大量文献,前期相关资料收集丰富;

2)除夕前团队部分成员前往潍坊已经做了第一次调研,调研成果丰富;

3)已经研读了众多学者在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著作。


2.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1)已具备的条件:

A.学校及学院优势:

首先,学校为我们提供众多资料,图书馆等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在调查中过程中我们进行线上线下的双方面调查,可利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等进行线上的问卷调查,也可通过学院的积极号召,在线下进行走访问卷调查,确保数据采集的成功,微信、QQ、微博等各大线上平台为线上问卷调查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同时线上平台可以扩大项目调查范围,可以为项目调查提供更精准全面的调查数据。

其次,学校具有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文与传播、数字媒体、统计学等众多专业学科门类,能够满足课题视频+音频收集、大量数据统计整理等工作,另建有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站、大学生商学实验中心和山商科创中心,专业基础雄厚,支持力度强。

B.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

指导老师主攻大数据及商业应用领域,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完成国家及省级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多篇论文,曾指导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博士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和多项国家级大创立项,经验丰富。

C.团队优势:

a.团队成员均对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大的兴趣,对独特的潍鸢文化更是非常喜爱,其中主持人作为地道的潍坊人对潍坊风筝这种异于寻常活动的运动方式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更非常了解潍鸢文化,潍坊风筝十几年的熏陶,使主持人面对新背景下潍坊风筝的传承问题产生兴趣,同团队的成员也被潍鸢所吸引,不禁也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从兴趣出发不会轻易放弃,对潍鸢的熟悉度更是为课题中后阶段的调研提供保障。

b.团队同学来自数字媒体、国际会计学,工商管理等不同专业,便于从不同专业角度思考问题,经过接近两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初步具有统计分析、数理统计等一系列知识,并且在校期间参加过多项商赛、挑战赛等,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实践能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的PS/PR、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能力,除此之外,团队成员有优秀的计算机基础,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团队成员已获得了计算机二级证书,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办公软件操作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有检阅资料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有一定的技术保障。

2)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面对当前文旅融合产品整合度低,融资渠道单一,文旅融合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在发展快速的互联网+时代,将非遗文化置入旅游高质量发展中,联动协调发展;同时要聚焦流量,利用互联网,扩大当地文化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更要注重游客的体验感,给游客留下“好印象”;将互联网+文化与营销手段完美结合,实现潍坊风筝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6550.00 调研(问卷、访谈等) 2825.00 3725.00
1. 业务费 4400.00 分析 2000.00 24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900.00 文本、数据分析 600.00 300.00
(2)能源动力费 800.00 劳动人员 700.00 100.00
(3)会议、差旅费 600.00 高铁、客车、出租车等 200.00 400.00
(4)文献检索费 500.00 检索论文 500.00 0.00
(5)论文出版费 1600.00 论文版面费 0.00 16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1000.00 产品试制 350.00 65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800.00 购买设备 300.00 500.00
4. 材料费 350.00 材料打印 175.00 175.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