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专业内老师的研究课题申报与结题工作;参与校内老师论文写作过程;负责相关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作为课程助教,负责课程研读材料整理。
近五年来,指导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分别主持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已结题)、教育部社科基金(已结题)、山东自科基金、山东省科基金(已结题)各一项。
近五年来,指导老师在SCI、SSCI、CS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并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具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为该项目的申请与结题提供较好的指导与把关。
参与专业内老师的研究课题申报与结题工作;参与校内老师论文写作过程;负责相关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作为课程助教,负责课程研读材料整理。
近五年来,指导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分别主持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已结题)、教育部社科基金(已结题)、山东自科基金、山东省科基金(已结题)各一项。
近五年来,指导老师在SCI、SSCI、CS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并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具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为该项目的申请与结题提供较好的指导与把关。
序号 | 学生 | 所属学院 | 专业 | 年级 | 项目中的分工 | 成员类型 |
---|---|---|---|---|---|---|
|
冯恩宁 | 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19 | 前期调研及论文撰写 |
|
|
刘晓金 | 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20 | 文献分析及资料整理 |
|
|
吴占鑫 | 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19 | 整合文献资料、撰写文献报告 |
|
|
魏凯成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类 | 2020 | 问卷设计、收集与整理 |
|
序号 | 教师姓名 | 所属学院 | 是否企业导师 | 教师类型 |
---|---|---|---|---|
|
杜威剑 | 经济学院 | 否 |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同时指出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而是平等地享受更多教育资源和更有质量的发展机会的问题。“双减”打破应试教育的怪圈,避免盲目追求基础教育的外显质量,让教育回归主流,回归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家长受教育程度等影响因素,“双减”带来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等问题,进而削弱了教育公平。“双减”在促进教育向着良好生态化发展的同时,解决其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将会使“双减”的落实更加法制化、常态化,对于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的开展有利于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公平性问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社会群体对于“双减”的认识与评价,对于“双减”的全面落实与改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期为因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地区资源禀赋等因素使得“双减”引发的教育公平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与应对策略。
“双减”背景下不同群体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与评价调研:随着“双减”对于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结构性调整,新旧制度的更替也引发了新的结构性矛盾,学校、家长、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部分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不同群体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与评价展开调研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现实基础。调查对象为学校、家长、学生,调查内容是“双减”出台后的利与弊以及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第一阶段,向当地中小学的老师、家长、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后收集问卷并进行整理;第二阶段,根据整理的资料,随机抽取部分老师、家长、学生并进行针对性的访问,深入了解“双减”带来的一些具体改变——学校现阶段如何调整教育模式,开展活动,家长的主要担心和焦虑来源,学生在教育改革中发生的具体变化;第三阶段,针对中高低收入家庭,分别进行深度访问,了解不同家庭收入在“双减”政策下如何调整家庭教育投资的方向;第四阶段,向当地教育部门深入了解“双减”政策出台前后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教育公平性现象。通过以上方法将会初步了解社会不同群体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与评价。
“双减”背景下教育公平的现状研究:基于问卷调研结构,本部分拟采用SWOT方法,从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四个方面对“双减”背景下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分析。优势拟从以下方面展开:①教育主阵地将回归学校,减轻市场对于教育活动的牵制和干扰;②学生负担减轻,更充分满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合理诉求;③缓解家长强加的学习压力和课外补习对学生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劣势拟从以下方面展开:①大量校外培训机构人员失业;②校际质量差距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显著;③学生课后时间的学习需求难以满足;④家庭焦虑加剧等。机会拟从以下方面展开:①“双减”政策的出台给予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重新分配的机会与空间;②更好地发挥学校核心地位,从而建立良好教育生态。威胁拟从以下方面展开:①“双减”的实施无法客观消除中高考升学压力所带来的中小学生学习需求缺口;②其升学压力依然存在于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大幅下降之间的矛盾。通过以上对“双减”政策进行的SWOT分析,我们尝试探讨“双减”在促进教育向上发展的同时对教育公平所带来的挑战。
“双减”背景下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探究: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教育公平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而是平等地享受更多教育资源和更有质量的发展机会的问题。但是,“双减”背景下依然存在很多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校际质量差距、家庭阶层地位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差异等都可能会对教育的公平性产生冲击。“双减”使得学校成为教育主阵地,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的学校将会满足学生常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课后辅导答疑等多项活动,相反,农村学校、小规模学校则无法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以上现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分配提出了挑战,并将会拉大因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的校际质量差距。在“双减”实施以前,校外培训机构大多数是大班授课而为大部分家庭所接受,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大幅减少,高收入家庭可能会聘请私人家教对孩子进行课后的辅导,出现一对一家教的“内卷化”现象,而中低收入家庭则无法承担高昂的家教费用,这将导致因社会群体间的教育差距而造成竞争机会的不均等。本部分拟采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系统性的经验分析,考察“双减”出台前后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经验分析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先前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找出影响教育公平的可能原因;第二,拟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相应的教育政策制度,并对当地教育部门进行访问;第三,综合运用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上述资料进行整合,分析资料找出引发该问题的经济原因。在此基础上,本部分将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研究“双减”背景下的因素如何影响教育公平以及其影响程度。拟将校际质量差距作为衡量教育公平的指标,同时引入地区经济水平、地区教育投入、地区资源禀赋等宏观因素与学生家庭收入、学生健康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微观因素,通过Eviews软件进行检验,探究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再结合经济学理论,识别“双减”背景下教育公平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提出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建议提供客观依据。
“双减”背景下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建议:新时代教育公平理念的核心要义建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上,着眼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公平性问题,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深化和发展。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始终存在,基础教育的公共性挑战及其背后的结构性矛盾构成了“双减”出台的宏观背景。但“双减”实行后,由于家庭阶层差距以及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家庭焦虑加大,进而削弱了教育公平。所以为有效落实“双减”,让减负成为法制化、常态化,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本项目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第一,政府适当改革中高考政策。教育问题的根本来源于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可以考虑中高考扩招,扩大多种类型的学校,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削弱高考“一考定天下”的地位。第二,政府应该努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区际及校际平衡。可以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中小城市以及乡村地区尽可能多的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第三,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减负观,做到减负不减质。“双减”的目标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学科作业指导分层,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取相应的知识。第四、校外机构减少后家教行业将会快速发展,也是造成优质资源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因此,家教行业的规范化治理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上措施,在“双减”的有效实行下,教育公平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及促进。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嬗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公平内涵经历了由强调教育权利平等到教育机会平等,然后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再到现在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变化过程(范根平和王玲玲,2022)。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彼此相融,教育公平问题也是社会公平问题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教育公平不是把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化,更不是将教育发展均等化,所谓的教育公平,实际上是为了受教育者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高艺雯和于微,2021)。围绕本课题拟展开的研究,以下进行文献综述。
“双减”面临的是社会各阶层对子女的教育都有一种日益强烈的“越迁焦虑”,并且在以升学为导向的基础教育已经成为一场多方利益主体参与的博弈,家长与校外培训机构达成了“你要钱,我要分”的利益默契,这让一项本应该是育人的事业成为一场交易(杨小微和文炎,2022)。“双减”可以有效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机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回归学校。但是,“双减”实施后,也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虽从供给端抑制了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但从需求端上,短期内家长对于学科培训的需求很难明显被抑制。校外辅导机构将会出现“个人工作室”、“一对一家教”、“游击培训”等擦边球行为,为政府监管增加巨大压力。有些条件较优越的家庭,在“双减”政策发布后已经开始谋划“私人定制”、“住家教师”、“家庭私塾”,市场上“家教O2O”模式也似有火红的苗头(平思情,2022)。
地区经济水平、地区资源禀赋等因素都会使“双减”施行后削弱教育的公平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资源配置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教育财政投入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 但由于我国区域与间明显的经济差距,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不均衡现象(王博涵等,2019)。
季玟希(2022)在《韩国“双减”政策失败述评》一文中指出:韩国双减政策失败的其中一条原因是社会上升渠道不通畅,劳心者与劳力者差距过大,教育分流运营困难。这给我国的“双减”实施带来一定的启示,学校要深化内在质量建设,破“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导向。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维持教育公平原则,颁布一系列政策打压培训机构,但因巨大的升学压力,家长与政府形成了斗智斗勇的犄角之势。经济实力强的家庭有多种途径获得校外培训机构教育资源,而私下进行补课的老师因存在风险,价格反而飙升,致使中下阶层的家庭学生的教育资源更加难以获取,从而导致以教育公平为目的的取缔课外辅导机构反而加剧了教育资源的抢夺。因此,本项目认为解决教育公平性问题首先应该从源头治理,即学生、家长、老师面对的巨大的中高考压力,只有政府适当地对中高考政策进行改革,教育公平性问题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其次,政府对于校外机构减少后涌现的私人家教应该进行规范化治理,否则将会更加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结合“双减”下的基础教育格局变化探究教育公平性提高的发展方向,重视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筑基作用。伴随2021发布聚焦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关注未来15年科学素养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本项目立足“双减”带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致力于进一步研究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因素。
针对“双减”涉及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实施路线,结合经济学研究方法,量化影响因素因素,理性分析“双减”对于教育公平性提高的影响。将教育改革涉及的人文社会因素体现在实验数据中,综合家、校、生三方变量,最大程度探究“双减”与教育公平的联系。
全方位看待“双减”颁布后的行业动态,结合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立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现实意义。探究因校外培训行业变化而扩大的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学习需求和不充分不规范的课后知识供给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释放部分被商业市场包裹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对于一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人才供给质量、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平都有深远意义。
2.拟解决的问题:
(1)寻求阻滞教育公平实现的关键因素。随着“双减”的颁布,教育公平的实现情况随之发生改变。本项目通过对校际质量差距、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多方位综合研究,了解“双减”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具体路径,测求该政策对教育改革方案的进一步影响,同时通过教育公平被影响的可能性寻求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因素。
(2)提出“双减”背景下推进教育公平的可行方法。本项目在“双减”颁布的背景下,尝试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访问综合调查家、校、生三方情况研究“双减”背景下社会群体对于教育公平的认识与评价,同时采用SWOT分析法了解教育公平的推进情况,以及使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数据分析以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通过对经济学原理的具体运用探究“双减”引发的教育改革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因素。拟从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分配。
3.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双减”政策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利与弊以及教育公平实现情况研究》
(2)学术论文:《“双减”政策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方向以及教育公平实现方案》
(3)与部分中小学达成意向,获得该校问卷发放权以及走访调研权,同时获得部分资料数据共享。与部分地区乡镇政府申请后获得文献借阅权,为长期追踪定点区域教改趋势以及教育公平实现情况打好基础。
(4)资料库: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定点中小学给予的部分数据共享、关于推动教育公平的中小学教改政策调研以及现有的发展趋势的分析、政府政策落地解读及分析。
(1)对于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合,对前期所需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
(2)四名小组成员来自四个不同的省区并对当地情况较为了解,且已在四个省区进行过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已在当地政府进行过相关的情况咨询。初步了解“双减”出台后对于社会不同群体带来的改变,同时小组成员参与过专业内老师的研究课题申报与结题工作,具有一定的相关经验。
(1)已具备的条件:
师资条件:项目指导老师主持参与过多项各级科研项目,有丰富的项目研究经验。此外,学院众多老师都有带领学生参与各项比赛与项目的经验,能够提供必要的指导。
学业互助条件:团队成员均来自经济学类专业,且均已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对项目相关资料都进行了查阅学习以及归纳总结,同时对自己已学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充分做到了学科交叉,学业互助,使本项目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以及学科优势。
资料设备条件:图书馆共藏有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学术论文等在内的印本文献139万余册,已购中国知网、国泰安、JSTOR、ELSEVIER、SPRINGER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使用权,项目组依托的二级机构具备专用的书库和资料室等设施。
资金支持条件:山东工商学院是一所财经类高校,学校重视并鼓励大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关注热点问题,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社会问题中,并为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尚缺少的条件:
1.目前处于疫情期间,无法当面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
2.调研工作缺少资金支持。
3.由于在校课程安排,团队将采取较多网络辅助手段,对实地考察。
(3)解决办法:
1.可以利用已具有的资料设备条件,收集更多的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来弥补无法咨询相关专家所缺失的研究内容。
开支科目 | 预算经费(元) | 主要用途 |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 |
---|---|---|---|---|
前半阶段 | 后半阶段 | |||
预算经费总额 | 5000.00 | 无 | 2400.00 | 2600.00 |
1. 业务费 | 4500.00 | 无 | 2000.00 | 2500.00 |
(1)计算、分析、测试费 | 300.00 | 设计并发放问卷 | 300.00 | 0.00 |
(2)能源动力费 | 400.00 | 联系相关人员电话访谈 | 200.00 | 200.00 |
(3)会议、差旅费 | 2000.00 | 实地调查车费、住宿费 | 1000.00 | 1000.00 |
(4)文献检索费 | 1000.00 | 相关杂志、报纸购买 | 500.00 | 500.00 |
(5)论文出版费 | 800.00 | 版面费 | 0.00 | 800.00 |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 300.00 | 赠送参与者的小礼品 | 200.00 | 100.00 |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 200.00 | 无 | 200.00 | 0.00 |
4. 材料费 | 0.00 | 打印费 | 0.00 |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