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威海锡雕非遗传承及创新性研究

申报人:杨硕 申报日期:2022-03-12

基本情况

2022
“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威海锡雕非遗传承及创新性研究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二年期
锡雕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锡作艺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海上丝绸之路”对我国沿线非遗而言,是一个体量庞大的文化交流和贸易网络,若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去探索和实践,通过“文化先行”“文化互融”的方式促进各地与沿线各国的经济合作,并以非遗反哺“一带一路”发展,将会对威海锡雕的长久流传创造良性环境,实现创新性发展。

2021年参加SYB创业培训

参加第12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指导老师的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田野考察及资料收集等。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基金联合专项1项、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参研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SCI检索期刊1篇,CSCD检索期刊2篇,EI检索数篇。多年来一直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并获奖数项。

协助团队进行路线的研究,确立威海锡雕在“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发展的大方向,把控了项目的大致方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指导项目的田野调查、论文修改,以及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关于威海锡雕的图书资料支持。
省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杨硕 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 2021 负责项目申报书的填写
孙雅琳 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 2021 负责数据分析、资料整合
乔淼 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 2021 负责问卷调查的内容设计
刘铠豪 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 2021 负责收集资料、走访考察
邓家明 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 2021 负责查阅文献资料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刘羽霄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应急管理学院)

立项依据

锡镶茶壶是集艺术欣赏和日常生活使用为一体的工艺品除茶具类品种外,还有许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如今,威海本地锡镶工艺品生产厂只剩下几家,生产规模都不大。锡雕技术的推广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若“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去探索和实践能够体现和传播威海锡雕的非遗优秀基因、智慧元素,通过“文化先行”“文化互融”的方式促进各地与沿线各国的经济合作,并以非遗反哺“一带一路”发展,将会对威海锡雕的长久流传创造良性环境,实现创新性发展。

研究制定保护和传承威海锡雕的对策因为现代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威海锡雕传承者的减少、人民文化意识和产权意识淡薄使得威海锡雕濒临失传。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威海锡雕艺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新的策略,如组织关于威海锡雕的研学游活动。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学习,加强培养孩子们对威海锡雕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既能挖掘锡雕技艺的青年爱好者,又可以起到对威海锡雕技艺文化的宣传作用。制定保护威海锡雕的详细对策,如抓好各类教育,培养传承人;以节日为载体,大力开展锡雕工艺制作与教学等比赛活动。

将资源结合,重视锡生态的开发  保护锡雕不仅要守护传统的技艺,加强对锡雕继承者的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要加强对锡雕原料、产业生态环境的维护。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及交通的便利,购买锡雕原材料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选择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通过威海锡雕艺人的加工生产,增加了额外值,将产品推广到国外市场。这种资源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产业链,不但增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锡雕影响力,而且有利于锡雕的继承与发展,从而给予了它全新的生命力。

主动交流,发展创新性规划 首先,需要有侧重地选择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避免一味地堆砌技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和特点找到与其相适应的现代信息技术;其次,在威海锡雕的创新性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其特性发展现状以及现代市场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威海锡雕现有传承人或组织进行沟通,了解遗产形态、开发现状、开发模式、项目特点等;最后,在威海锡雕创新性开发环节,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积极融合信息技术形成易于被现代人所接受的创新开发体系。

研究威海锡雕艺术、发展地域性文化是积极的选择,也能更近一步实现威海锡雕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威海锡文化的理论分析和锡雕技艺研究,以其丰富现代装饰品艺术设计的语言,从锡雕艺术的地域生存条件出发,找寻传承民族传统技艺精神内涵的途径。锡制产品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展示出中华文明的魅力,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锡雕艺术在造型与装饰上无不透露出“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威海锡雕文化,对我们推动和谐设计有着深远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锡雕概述的调查,包括威海锡雕的艺术形式、文化空间要素及艺术生产环境变迁产生的影响。

对于威海锡雕的生存危机和传承存在问题的分析,包括人口流动对威海锡雕的影响、现代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威海锡雕濒临失传、民族文化意识淡薄、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等方面的分析。

运用“5W”模式对威海锡雕基于“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威海锡雕的传播概况、传播者及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的分析。

“海上丝绸之路”下威海锡雕的传承与推广策略的研究。包括威海锡雕传承与推广的现实困境、传承与保护策略、数字化环境下威海锡雕传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基于以上调研的基础,制定设计方案。包括“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威海锡雕传承与推广的定位与构思,各方案的比较以及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达到鼎盛时期。20099,威海锡镶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4,作为威海锡镶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谷祖威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威海锡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威海锡镶传习研究所成立。

有关中国锡制产品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地域的研究,如昆明理工大学谢钰的硕士论文《云南锡工艺品艺术设计研究》,文章中提出:“云南锡工艺品艺术设计应该在先进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传统文化设计,才能为工艺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基础。同时,工艺品的发展应该在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借鉴中不断创新,将现代设计的理念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借助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深沉美感来提升工艺产品价值,使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沃土中,并不断吸收有利因素的工艺品才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台北大学何佩真的硕士学位论文《台湾传统庙宇香炉之研究》、台北大学吴彦征的硕士论文《台湾庙宇传统灯烛具调查研究——以云林、彰化地区为例》等论文都论及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锡制产品的不同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关于锡制产品普及知识的文章如:一生写的《旧时的锡器》、邹全荣的《民间传承的锡俗》等等。各类中国美术史的专书中也少有论及锡制产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我国锡制产品文化的整理、发掘和研究有助于丰富现实关于中国锡制产品艺术研究的内容。

威海锡镶新产品在国外市场上一路走红,并每每客串“文化大使”的角色。每年的中韩经贸洽谈会上,锡镶工艺品总是最受外商青睐的商品之一。许多当年在威海生活过的英国人后裔,来威海时总不忘买几件锡镶工艺品回去,以便与其前辈们的藏品进行对比。国外一些国家也着力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发展。

锡镶工艺广泛吸收了当地剪纸、鲁绣和面塑等其他民间艺术的特色然而,锡雕制作难度大,程序复杂,随着岁月的流逝,手艺逐渐失传。近年来威海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格外重视,威海锡镶也入选了非遗项目,但是继而引起的是现代工业锡镶制品的需求,手工锡镶技术的流传情况依旧不是很乐观。总的来说,国内有关中国锡制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冶炼、考古、文物收藏以及鉴赏等方面,这些研究广泛的提示了中国锡制产品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按照研究方法的创新  采用定性分析法对威海锡雕非遗文化进行“质”的分析,课题研究对象的本质、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采用描述性研究法对规律和理论进行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和解释,定向地提出问题;采用功能分析法,提高实效性需要的功能进行分析;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按照研究内容的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锡雕概述的解析,运用“5W”模式对威海锡雕基于“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的可行性分析多维度探讨增强威海锡雕创新性发展的路径,针对“海上丝绸之路”下威海锡雕的传承与推广策略的研究

按照研究团队的创新  研究团队汇聚来自不同省份的成员,并对威海锡雕的创新性发展都有各自的见解,且团队成员结构合理,素质互补,资源共享,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厚实的创业素养,团队秉承开放的文化理念,倡导有高远的全球视野,重视不同文化的沟通借鉴、合作交融。

按照研究视角的创新  整体性保护促进转化创新,对非遗文化空间进行区域整体性保护是实现创新和转化的突破口文化空间具有非物质文化要素的丰富性、周期性、综合性等特点,而且当前对文化空间的保护有的因其真实性、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无法申报,因此仅仅通过技术性保护是无法满足的,只有通过把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等方式,才能保护非遗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也使威海锡雕非遗项目得到传承发展新媒体的运用实现载体创新非遗传承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可以通过新媒体实现“活”态展现线上线下结合,例如通过“非遗敬·匠心”现场锡雕制作等系列直播,让网友以近距离的视角了解非遗技艺、了解非遗传承人政策机制的扶持提供制度保障要通过政策扶持、立法保护,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

技术路线:

拟解决的问题:

制定保护和传承威海锡雕的对策  因为现代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威海锡雕传承者的减少、人民文化意识和产权意识淡薄使得威海锡雕濒临失传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威海锡雕艺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新的策略,如组织关于威海锡雕的研学游活动。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学习,加强培养孩子们对威海锡雕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既能挖掘锡雕技艺的青年爱好者,又可以起到对威海锡雕技艺文化的宣传作用。制定保护威海锡雕的详细对策,如抓好各类教育,培养传承人;以节日为载体,大力开展锡雕工艺制作与教学等比赛活动。

将资源结合,重视锡生态的开发  保护锡雕不仅要守护传统的技艺,加强对锡雕继承者的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要加强对锡雕原料、产业生态环境的维护。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及交通的便利,购买锡雕原材料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选择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通过威海锡雕艺人的加工生产,增加了额外值,将产品推广到国外市场。这种资源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产业链,不但增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锡雕影响力,而且有利于锡雕的继承与发展,从而给予了它全新的生命力。

主动交流,发展创新性规划 在现代,人们对手工艺作品逐渐喜爱,尤其是现代社会推崇自然环保,传统手工艺的底蕴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因此,威海锡雕复兴传统手工艺时,不仅要求在技术上做到精湛,还要融入现代社会生活,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主动交流,找寻新的机遇。在产品走向市场的同时,积极运用“互联网+”模式,多方面进行推广销售。作为锡雕继承人,一定要创新,设计有创意的产品,使产品具有兼容性,可以有高端、中端、经济型产品,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瞬息万变,只有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信息化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开发体系,才能有效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首先,需要有侧重地选择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避免一味地堆砌技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和特点找到与其相适应的现代信息技术;其次,在威海锡雕的创新性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其特性发展现状以及现代市场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威海锡雕现有传承人或组织进行沟通,了解遗产形态、开发现状、开发模式、项目特点等;最后,在威海锡雕创新性开发环节,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积极融合信息技术形成易于被现代人所接受的创新开发体系。

 

预期成果:

撰写关于威海锡雕传承的可行性调研报告一篇。传统锡雕技艺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于工艺的特殊性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给威海锡雕带来了冲击,对其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在国家大力发扬传统工艺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威海锡雕迎来了良好的契机,所以应抓住政府主导、社会配合参与的机会,找寻新的发展机遇。

发表《“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威海锡雕非遗传承及其创新性研究》学术论文一篇。在深入调研威海锡雕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着重挖掘并研究出“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威海锡雕的传承与推广策略,使威海锡雕能更便捷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而不仅限于研究性文献中,并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根据调研结论制定威海锡雕创新型道路以及推广策略。

本团队广告学专业的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对威海锡雕这一技艺有着独特的情怀与热爱,曾参与过锡雕有关的制作活动,对威海锡雕的历史传承较为了解。团队专业性、本土性、综合性的学科背景对于课题的交叉研究,推广和传承威海锡雕具有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主持人已经系统掌握了关于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营销、传播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利用广告专业的文化传播优势传承和推广威海锡雕技艺,且主持人所处地域有利于为项目提供调查工作。

申请者所依托的学校图书馆已订购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中外文文献资料12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1800余种。学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包括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广告教研室购买学术期刊杂志数十余种,为项目研究提供必备的文献资料,方便学生查阅。

申请者所依托的学校建有省重点商学实验室,学校开设广告学专业、数字媒体专业,设有广告实验室,AR技术研究所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并拥有SPSSAMOS等大型科研和统计分析软件,具备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和完备的软件系统,能够满足威海锡雕项目的音频采集制作等研究的需要。

申请者所依托的学校是省内重点商业院校,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学院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高校创新大赛指导经验和获奖经历,在非物质文化生产性保护和广告传播领域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专业实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指导学生获批多项国家双创计划课题立项,能确保正确的研究方向,使学生科学、合理地实施研究项目,从中获得创新实践的锻炼。

学院(部门)可以提供的条件

广告教研室购买学术期刊杂志数十余种,为项目研究提供必备的文献资料,方便学生查阅。

广告教研室拥有设备先进的音频实验室、视频剪辑实验室,具备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和完备的软件系统,能够确保调研工作顺利完成。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组员条件

本团队广告学专业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已经系统掌握了关于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营销、传播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利用广告专业的文化传播优势传承和推广威海锡雕技艺。

本团队广告学专业的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对威海锡雕这一技艺有着独特的情怀与热爱,曾参与过锡雕有关的制作活动,对威海锡雕的历史传承较为了解。团队专业性、本土性、综合性的学科背景对于课题的交叉研究,推广和传承威海锡雕具有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师资条件

学院指导教师刘羽霄具有丰富的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高校创新大赛指导经验和获奖经历,在非物质文化生产性保护和广告传播领域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专业实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指导学生获批多项国家双创计划课题立项,能确保正确的研究方向,使学生科学、合理地实施研究项目,从中获得创新实践的锻炼。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4000.00 进行项目研究 1700.00 2300.00
1. 业务费 2700.00 1100.00 16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600.00 分析问卷结果 300.00 30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600.00 实地考察 200.00 400.00
(4)文献检索费 600.00 资料收集及购买 400.00 200.00
(5)论文出版费 900.00 论文的出版打印 200.00 7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1000.00 实验设计 400.00 600.00
4. 材料费 300.00 所需材料的收集打印 200.00 10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