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选择与优化研究——基于“烟台经验”的探索

申报人:段作达 申报日期:2022-03-10

基本情况

2022
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选择与优化研究——基于“烟台经验”的探索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法学
政治学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习总书记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下一步脱贫地区防止反贫的任务还很重,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绝不能出现这边宣布全面脱贫,那边又出现规模性反贫”。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表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反贫两条底线”。 聚焦于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我们发现:党的领导、乡村振兴、防止反贫这三点“三农”工作的重心在“烟台经验”中得到了有机融合与彰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由村党支部发起和领导,在实现乡村“党组织振兴”的基础上通过发展乡村合作社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此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由此可见,“烟台经验”具有重大经验意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实现“以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成果”的可行路径选择! 但是,客观而言,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最为严峻也最值得关注的痛点问题是合作社“空壳化”的问题。我们立足于田野调查和分类分析的实证研究立场,为探寻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作出尝试和努力!

1、在校担任第十一届农村基层治理研究协会会长,组织过两次乡村调研,大学期间参加过五次乡村调研,实地调研村庄涉及山东省烟台市“第一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国家级示范村”“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衣家村、烟台市蓬莱区“逍遥游—好客山东最美乡村”木兰沟村、威海市荣成市“全国文明村”大庄许家村、滨州市邹平市“增减挂钩”政策试验村西夏村。

2、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22年寒假全国农村问卷调研,自行完成15份村庄农户问卷及1份村庄问卷,问卷评级A等,优秀调研员。调研一手数据录入国家级智库“中国农村数据库”,以《拆迁村的政治困境与反思: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一文作为调研报告提交。

3、在校任法学院《政治学人》杂志副主编,在该杂志发表数篇文章并出版。

  1、季丽新,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中国乡村治理领域知名专家。现就职于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学术带头人,校农村治理研究所所长,三级教授。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共运学会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政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委讲师团“送教下基层”专家师资库成员。

  2、先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具体如下:“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99CK00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农村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08BZZ003);“提升农民政治水平与优化农村民主协商治理机制研究”(13BZZ018)。

  3、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项,即“建党九十周年以来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研究”(10JDJNJD177)。

  4、获批民政部2012年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课题“中国特色参与式农村发展:政府积极推动与农民自主参与共存”

  5、获批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具体如下:“我省建立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研究”(03B182);“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研究”(06BZJ012);“我国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增长模式研究—以山东省莱阳市西野头村和大梁子口村为例”(12CDJJ02)

  6、发表论文共计70多篇,近10年来共发表论文33篇,其中C类12篇、B类14篇。主要代表作为:《农村社会稳定视域下的农村民主协商治理机制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5.11,第一;《以农民政治水平的提升促进农村民主协商治理机制的优化》,《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8,独立;《农民对党在农村执政业绩的回顾性评价分析---以X村、D村为例》,《学习与探索》2013.6,独立

  7、先后出版专著3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农村发展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版,第1/2位。《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3位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民对党政治认同的增长历程和增长逻辑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版,第1/4位

  导老师专业功底深厚,致力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项目研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指导老师为项目组成员申报该项目提供耐心的指导和帮助,并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选题到调研,再到调研报告的书写等各方面都为学生提供了有意的建议,解决了学生面临的很多问题,为该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国家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段作达 法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9 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完成A村案例陈述与分析,负责整合资料,修改调研报告。
孙梦圆 法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9 BC两村的案例陈述与分析
穆纯润 法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9 D村的案例陈述与分析
杲纪康 法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9 D村的案例陈述与分析,优化路径分析。
翟丽雪 法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9 E村案例陈述、案例分析,第三条优化路径分析。
伍为 法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9 E村案例陈述、案例分析,第三条优化路径分析。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季丽新 法学院

立项依据

山东省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三农”问题交出“烟台经验”这份高分答卷,并荣获“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山东组织工作创新奖”现今,烟台市全市已有3000多个村庄建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累积创收近10亿元,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党和国家以及学界对“烟台经验”给与了高度的重视,看到了其治理创新性。党和国家以及学界就“烟台经验”是实现“以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成果”的可行路径已达成普遍共识!

但是,客观而言,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自初创伊始至今仅有五年的历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创新实践与尝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最为严峻也最值得关注的痛点问题是:有些村庄的虽然也成立了合作社,但这些合作社却“名存实亡”,挂着合作社的牌子,却“徒有其表”,合作社既不盈利,也不创收,呈现出“空壳化”的问题。合作社“空壳化”的问题不容小觑,因为空壳化了的合作社形同虚设,无法对落实基层党建、实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生任何裨益。“空壳化”问题并非个例,不容忽视!据不完全统计,在烟台市全市3000多个合作社中,“空壳化”的合作社占比高达1/3,运营良好的合作社占比1/3,剩余的1/3的合作社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僵尸社”,即介于空壳社与运营良好的合作社之间的“准空壳社”。然而,目前学界对“烟台经验”的这一问题着墨较少。

因此,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号召,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反贫两条底线”的要求,深入调研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既有成果、潜在问题与未来走向,最终为落实基层党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巩固脱贫成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尤其关注到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空壳化”的问题,立足田野调查和分类分析的实证研究立场,为探寻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作出尝试,进而为山东省“烟台经验”这条以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成果的可行路径的合理优化、科学推广与全面普及做出努力!

项目研究内容一览图


1、政策背景

  习总书记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下一步脱贫地区防止反贫的任务还很重,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绝不能出现这边宣布全面脱贫,那边又出现规模性反贫”。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表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反贫两条底线”

  当然,乡村振兴是一个大的时代命题,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如何开拓出一条“行得通、走得远、不掉队、不迷路”的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下,以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成果的可行路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这需要以习总书记讲话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向,在田野中找寻灵感,从农民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可喜的是,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党的领导、乡村振兴、防止反贫这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村集体经济模式有利于落实基层党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烟台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是切实可行的,也是硕果累累的。因此,对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给予优化研究是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和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题中之意。

  通过研究习总书记讲话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立足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立场上,本调研小组得出如下结论:乡村振兴是承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防止发生规模性反贫的现实要求。而党的领导、乡村振兴、防止反贫这三点“三农”工作的重心在“烟台经验”中得到了有机融合与彰显。“烟台经验”对于“三农”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经验性意义,是落实基层党建,以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成果的可行路径选择!

2、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概念界定

习总书记指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处于深刻变化和调整时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散’字”。“散”字的背后显露的是现今中国农村发展的隐忧,即传统乡土社会的解构与新农村建设之间不相协调的矛盾。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把党支部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优势与村集体经济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化解了“散”的问题,依靠党支部的力量把农民联系在一起,构建了新型农村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它既是农民在实践中缔造出来的智慧结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其可行性与科学性的路径选择。综合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立和运营现状,我们对其作出以下概念界定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由村党支部领导,以发展乡村经济、落实基层党建、推动农业现代化为直接目的,同时又兼顾农民和农村现代化的极具治理创新性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

3、案例陈述与分析

由于合作社“空壳化”的形成原因具有极端复杂性,各村村情具有显著差异性,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也具有一定多样性,因此,统合地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成为不可能,更遑论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优化路径。所以,本项目组采取了田野调查、分类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便使问题更加具体化、明晰化

为了使分类更具涵盖性与创新性,我们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参与主体”这个统一标准和原则在烟台市找寻到了具有相当代表性与涵盖性的A——E五个村庄,将其划分成四种合作社模式或路径,即独立自主型、村村合作型、村企联动型与对外托管型,并对其现存的和潜在的“空壳化”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

(1)案例陈述

综合调研结果,我们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参与主体”这个统一标准和原则将A——E五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划分成四种合作社模式或路径,即独立自主型、村村合作型、村企联动型与对外托管型。

1)独立自主型

A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初创到发展再到日臻完善,其参与主体主要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庄党员和村民,是“内生”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独立自主的特征。因而,我们将A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路径或模式归纳为“独立自主型”。

2)村村合作型

分散经营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村村联合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村与村之间的联合,甚至是跨镇域、跨省域的大联合,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有钱没地的”B村与“有地没钱”的C村秉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的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村庄,因而我们将B、C两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或路径归纳为“村村联合型”。

3)村企联动型

部分村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受到本村客观条件的制约,于是就寻求“外援”——当地企业——的帮助。D村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与当地的企业进行联合,带动合作社的运营与发展,这种合作社的运营主体是村庄和企业,因而我们将其归纳为“村企联动型”合作社。

4)对外托管型

E村村集体的土地集体承包给了企业,而且村庄其它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劳动力人口流失,致使村庄出现“要啥没啥”的局面。面对这种并不乐观的村情,E村探索出“党支部领办+农民土地入股+企业全程托管服务+收益保底分红”的创新性土地托管模式,我们把这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与路径归纳为“对外托管型”。

(2)案例分析

聚焦于合作社“空壳化”的问题,我们对上述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展开原因分析与客观评判。

诚然,任何分析和评判都应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这一标准的确定应基于三个立足点,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乡村振兴、防止规模性分配。基于这三点,我们给出了两条评判与分析标准:其一,党支部介入、领导合作社的方式是否充分、科学、合理;其二,合作社的经营态势是否良好、可持续。

1)党支部介入、领导合作社的方式是否充分、科学、合理

综合调研结果,我们发现,由于四种模式下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都是由村党支部牵头并统一领导的,虽然它们有着不同的参与主体与运营模式,但是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①A村“独立自主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A村的“独立自主型”合作社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方面上的优势体现的尤为鲜明

调研发现,A村村庄党员,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在合作社的创立和经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村党支部书记的号召力、“村两委”的团结一致、全体村民的民心所向是该村成功的关键所在。这种模式最鲜明的特点在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庄党员以党的名义凝聚“人心”,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基层党建。在调研过程中,一位81岁高龄的老妇人动情的对调研员说道:“咱多亏了共产党啊,我使劲活,我活一天就干一天活”。

调研得知,村民对村支书和“村两委”的满意度接近100%,这与之前以“上访村”和“落后村”而出名的A村迥然不同。正因为“人心齐向党”,所以该村合作社的源动力十足,造就了该村的成功。可见,A村“独立自主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方面的优势是鲜明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独立自主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度依赖于村支书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存在“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危机以及因此造成的“空壳化”威胁。调研得知,A村现任村支书已到花甲之年,而继任者的合适人选却处于空缺状态,这就给合作社的代际交接问题带来巨大挑战。老书记卸任后,合作社的舵谁来掌?无人掌舵或无合适的、有能力的人来掌舵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合作社的“短命”以及随之而来的“空壳化”。

②B、C两村“村村合作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B、C两村“村村合作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方面所受到的最大挑战在于B、C两村村支部书记权力分配不平衡

该合作社涉及B、C两村各自的利益与合作社总的共同利益,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当下,B、C两村党支部书记的权力失衡致使合作社的运营存在着相当的随意性与混乱性。虽然从理论上而言,B、C两村的村支书的权力理应形成齐平并互相制衡的局面,但是在合作社的实际运营过程中,B村党支部书记依托本村强大的资金实力担任合作社最高决策者,C村党支部书记位居其次,缺乏相当的话语权。因此,在合作社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容易出现B村党支部书记独断的现象,这就致使C村村民的利益存在受侵害的可能性与不公平性。调研得知,C村村民继续入社的意愿相较于合作社成立之初已明显降低,一位C村村民表示“咱村书记没人家厉害,大头(合作社大部分营收)都给了人家了”。

因此,“村村合作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空壳化”的威胁与A村“独立自住型”有相似之处,都在于合作社的领导班子或管理层方面。C村村民中辍入社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合作社面临“空壳化”乃至瓦解的威胁。

③D村“村企联动型”与E村“对外托管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最鲜明的底色在于村党支部的领导,在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当问及D村村民民“村支书和企业主管谁说了算”的时候,部分村民坦言道:“人家企业有钱有势,村支书有时候都说不上话”。这就意味着,党的领导面临着企业“经济权力”的挟制,党的领导存在潜在危机

至于E村,情况更不容乐观,在对外托管期间,由于村党支部把合作社全权托管给企业,加之托管企业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认知度更高,具有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在决策方面更有发言权,因此,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托管企业常常会出现越权或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等行为。应然起到领导作用的村党支部却让位于企业,仅仅担负起了代表村民的“收租人”的角色。

因此,D村“村企联动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E村“对外托管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方面所受到的最大挑战在于,党企之间的权力界定问题。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演化到企业架空党支部的程度。在此情况下,党支部的领导地位被严重弱化,合作社在出现资本化的同时也面临严重的被企业架空,乃至沦为企业附庸的问题。

2)合作社的经营态势是否良好、可持续

检验合作社经营态势的重要指标在于合作社的经济创收与分配情况,在现实性上体现为合作社的资金收益是否能够满足其存续和发展需要,村集体产业是否得到了升级改善,农民在加入了合作社之后收入是否有所增加,本村的村容村貌是否得到了改观。

①A村“独立自主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经调研发现,A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创收与分配情况十分良好,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17年合作社成立之前,该村只有五十多户人口,村民人口只有一百多个,水源不通,道路不通,农民收入也长期在贫困线徘徊,是个彻头彻尾的穷山村。在此困境之下,村民经常上访,是个有名的“上访村”。

合作社成立之后,村支书带领村民“战天斗地”,修公路、开水渠、兴产业,走出一条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现今,村里还成立了村史馆,用以纪念A村这段村庄的变革史、创业史。近年来,A村村集体收入稳定在1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万元,相较于以往,几乎翻了一番,村庄摘掉了“穷山村”的帽子,实现了全面小康

但是,客观而言,A村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传统。A村以林果业为主要产业支柱,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农民自种、自摘、自卖为主,一些新兴的销售渠道,如“网络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等在A村难觅其踪。当问及村干部和村民有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创新时,他们普遍说道“村里都是中老年人,不懂这些新事物”。如何使A村的农产品能够与现代化农业挂扣,如何实现与外界市场联动是制约该合作社发展的一大难题。

②其它三种模式的合作社

B、C两村“村村合作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D村“村企联动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E村“对外托管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较之A村传统的“独立自主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更具治理创新性,因为他们在借鉴传统合作社模式的前提下,开创了以多元主体为鲜明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型模式。在这些模式下,“自治”的意涵远远超脱了单个村及其村民的自我治理,而毋宁说是一种多元主体在“自治”的基础上对于“共治”的尝试。

相比其他合作模式,BC两村“村村联合型”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实现优势互补,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调整,发展特色产业。B村助帮助资金困难的C村解决了资金问题,C村帮助土地资源匮乏的B村解决了土地资源匮乏问题,双方采用优势互补的方式实现共同发展。但是,虽然该合作社实现了资源互补,打破了“村域”的局限,但是也迫切需要打开市场,在集体合作经营的基础上走市场化道路。虽然该合作社目前创收情况相对乐观,但却分配不均,C村及村民的利益受到B村一定程度上的倾轧。

D村“村企联动型”合作模式具有资金优势,可以高效便捷地吸引企业资金的流入,帮助合作社解决初期融资难、村民收入没保障的问题,为后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此外,在合作社与公司企业联动合作的过程中,合作社可以吸纳学习公司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引进或者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实现管理现代化,进而提高合作社产业经济的发展效率。但是,合作社引资机制却并不成熟。该村是依靠村支书利用自身人脉关系及入股农业公司来促使公司投资的,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引资机制,更多的是依靠村支书的个人能力。

E村“对外托管型”模式下,对外托管有利于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通过土地资源的流转,农民不再把自身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家土地上,悠然自得地当起了“甩手掌柜”。农民既可以得到自家土地的分红,又能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自身的幸福指数。此外,该模式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土地托管可以充分利用托管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发挥统一管理的优势,更好地进行规模化和机械化作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对外托管的风险性也不容忽视。全程托管要承担减产风险,但是社员并没有购买相关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而且由于市场的因素,粮价易受外部影响产生波动,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是推广该模式的障碍。


4、“空壳化”问题的原因总结

纵观A——E五村,四种代表性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概况,我们发现:各村的情况各不相同,各种合作社运营模式也大相径庭,虽然程度有所不同,但却都面临着“空壳化”的潜在威胁,甚至有些合作社,如BC两村“村村合作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E村“对外托管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经出现了“空壳化”乃至瓦解的严重问题。总的来看,合作社“空壳化”的形成原因有三,即管理体制、领导班子、产品市场。针对这三点,我们将合作社“空壳化”的形成原因具体总结为以下三点:

(1)县乡政府对合作社的监管缺位

近五年以来,烟台市全市鼓励各村兴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并对成立合作社的村庄给与资金补助和鼓励。确实,烟台市已有3000多个村庄相继成立了合作社。但是,有些合作社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是在接受当地政府的号召甚或行政命令之后成立的。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村庄单纯为了领取一份政策补助津贴,竟也挂上了合作社的牌子,并由此顺理成章的领到了补助金,而这样的合作社存在的意义或许仅仅是“挂上了牌子”。

被动成立的和“投机”成立的这两种合作社在很大程度上从成立伊始便是空壳,构成了大批“空壳化”的合作社,同时也昭示了合作社“空壳化”的三条底层逻辑:其一是政策的号召乃至指令;其二是农村和农民自身的消极被动乃至投机取巧;其三是政府的监管不力。政府政策号召与津贴补助促生了合作社的大量涌现,但在合作社“挂牌”之后却缺少相应的监管。虽说政府权力下放,把合作社全权交给农村,有助于各村发挥自主性;但是,政府长期性监管缺位却直接助长了合作社的形式化,即性质上的空壳化。“一次性”的资金补助不能取代“长期性”的监管!

值得关注的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和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取得法律地位的法人组织,大多数农村合作社难以仅靠自身的努力独善其身,面对市场风险的冲击,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也常常因资金链的不完整和缺乏人才技术的支持而难以为继,再者,部分合作社组织者人为钻空法律政策漏洞,罔顾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营目标和效益,挂着合作社的牌子吃空饷,让合作社名存实亡,出现“空壳化”。

(2)合作社领导者能力不足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一种旗帜鲜明、颇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优势在于把党支部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优势与村集体经济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化解了“散”的问题,依靠党支部的力量把农民联系在一起,构建了新型农村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底色,也是其得以保持活力和生命力,不致沦为“空壳化”的命脉所在。

但是,综合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合作社“空壳化”的大部分原因所在,在于合作社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领导班子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村党支部书记老龄化程度高,知识化水平低。这一点在A村体现的尤为明显。从长期来看,这两方面的因素严重威胁了合作社的存续和发展。老书记即使有“老当益壮”的决心,但却无奈于自己“力不从心”的苦衷,与“跟不上新形势”的困窘。在与这位作为A村“合作社之父”的老书记交流时,他坦言道,他现在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难题就是村支书的继任问题以及合作社知识型人才缺乏问题

其二,村党支部书记缺乏领导才能。调研得知,C村党支部书记之所以能够当选该村书记,是因为村民普遍认为他是个“好人”,为人忠厚。虽然道德品行是村支书应具备的品质,但是,作为合作社的领导者单单是一个“老好人”还是不够的,领导才能也是必备的条件。村民普遍反应:“人家B村村支书强势,咱书记老实”。因此,C村及村民的利益之所以受损于B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村支书的“弱势”和“老实”,换言之就是缺乏相应的领导才能。“德才兼备”是村支书应该具备的自身条件,村支书不但得是一个有“公心”,肯为村里贡献的“好人”,而且也应该是一个有领导才能,有能力担任合作社领头羊的“能人”

其三,党企关系的界定问题模糊。D村“村企联动型”合作社与E村“对外托管型”合作社的特点在于村党支部与当地企业形成合作关系,村党支部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合作社领导班子。但是,调研得知,企业依凭自己的资金、技术、人力优势时常出现专断越权的现象,党支部的领导地位让位于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几近成为“企业”领办合作社

(3)合作社创收情况不佳,产销模式传统、单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衡量合作社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确保合作社免遭“空壳化”的物质保障。但是,客观而言,目前大多数合作社依然停留在农业“2.0”的阶段

烟台市以生产苹果、樱桃、梨子等水果为主,因此,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主要产业是林果业。虽说种植规模、组织化程度与技术化水平等各方面相较于之前的那种零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散户”经营模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距离达到农业现代化、实现产业振兴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其中最应该攻克的一大困境在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村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沟通与契合问题,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合作社的产品通常以低廉的价格、单一的模式、狭窄的渠道外销。案例中的这五个村庄,四种模式的合作社都面临着矛盾而又纠结的问题,即“愁卖”“愁价”的问题:价格高了,卖不出去,不赚钱;价格低了,虽说卖出去了,也不赚钱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虽然是一种村集体经济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散户经营具有一定的经济模式,但是村集体本身的经济体量相较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仍然相形见绌。合作社要实现“创收”,必须融入市场经济,只有融入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合作社的盈利,也才能真正的达到“自我造血”的良好经营状态。如果合作社故步自封地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圈子里,跳不出“农业2.0”甚至“1.0”的落后状态,合作社很有可能由此丧失生命力,最终沦为“空壳化”。如果说党的领导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灵魂,那么“资金”和“创收”则是其维持生命力,避免坠入“空壳化”陷阱的营养和血液。而这些营养和血液的汲取单靠本村是不够的,必须诉诸于市场经济。

作为一种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的命脉所在是“创收”,农民是很实在的,如果加入了合作社赚不到钱,收入水平上较之以往没有增进,那么农民就很容易产生中辍入社的倾向。调研得知,E村“对外托管型”合作社近两年的营收情况十分不容乐观,很多村民表示:“入社有啥用啊?现在这样每年赚的钱和把地承包出去收的承包费也没什么两样,而且把地承包出去更省心,反正我家明年不想再入社了”。农民在党支部的号召下加入合作社的目的在于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状况,如果农民在入社之后这一利益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继续入社的意愿就会大打折扣,由此导致合作社的“空壳化”。


5、优化路径

调研小组秉持“精准把脉”、“对症下药”的原则,针对案例分析中四种合作社运营模式与路径在“空壳化”问题方面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结合农民与社员切身利益需要、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给出了以下三条优化路径方案:

(1)加强县乡政府对合作社的援助与监管体系

作为市场的调控者和法律执行机关,乡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给予村办合作社有效支援和监督,既是政府职能的合理运用,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所规定的合作社政府扶持制度的要求。实现乡镇政府的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根本上是要杜绝“输血”式的资金援助,而要转为建立多元化的“造血”式的援助和监管机制

首先,要建立长效的技术对口援助机制。县乡政府要调动农牧部门的专业人士参与援助机制,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及社员“授之以渔”,更新社员的农业经营思维,转变分散化经营的观念,教予其规模化的农牧经营方式和使用机械化农具的技术。同时,当地政府也要指导领导班子运用进步的管理方式盘活合作社的运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使合作社的运营机制更加精简高效。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合作社干部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当丰富化和多元化,除了农业生产理念外,还要加强其合作理念、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同时,每年至少应该有一次全体干部的规模性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轮训的次数,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交流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融合,对合作社领导班子的培养应遵循范围广与精细化相结合、多角度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方略。

再次,县乡政府要贯彻和完善法律法规,依法监督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情况。法律监督是首要的监管手段,为了消除“吸血”式的合作社,惩戒“吃空饷”的行为,县乡政府有责任凭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吊销空壳合作社的营业执照、撤销其经营权,并报告上级政府机关一并限制其已享有的优惠政策。

最后,要建设制度监督通道,用纪律手段规范合作社运营。为了使监管体系有效覆盖党支部领导集体,县乡政府需要让党组织参与进监管体系,成立专门的纪律监督组织,并广泛吸纳群众基础,拓宽反馈举报渠道,取缔有损于集体经济和村民利益的经营行为,惩戒懒政怠政和贪污村集体财产的村干部,在负向上鞭策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朝着规范经营的方向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县乡政府对村办合作社的监管应融入于市场监管的范畴,同时坚守不扩大监管职责范围、不干预合作社正常经营的原则

(2)选贤举能,确保合作社领导班子的素质能力

首先,应当率先解决合作社领导班子的人选和继任问题。在合作社领办班子的选拔中,应当按照“有党性、会改革、有威信、能带富”的相关标准,从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等中选取优秀的党员组成合作社领导班子。在选拔过程中,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不受地区、领域、部门的限制。其中,党支部书记应在党龄成熟、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群体中选拔产生,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有“德才兼备”的素质能力。

其次,完善培养村庄“能人”的机制。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领导班子培训机制,加强合作社领导班子通过对合作社领导班子的科学培训,促进村党支部书记及其组织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爱农村、善管理”的干部队伍。对于培训成效突出的干部,合作社可以对其进行公开表彰、红榜表扬,甚至可以给予其一定的物质性的奖励;对于那些不作为、不上进、没公心的合作社干部,合作社要对其进行批评甚至免职等惩罚。

最后,要发挥村民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加强对合作社领导班子有效监督。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监事会负责对理事长和本社章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但监事会如何实际发挥作用,还需要具体的机制完善。监事会组成人员应通过合作社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且避免与党支部领导班子重合,确保监事会对理事会形成有效监督。此外,监事会成员应涵盖党员干部、合作社社员等多元主体,并实行任期制,广泛接收各方意见与投诉。监事会应通过召开成员会议的形式及时向村支书兼理事长提出质询,宣读社员的意见和建议,督促理事长公开决策和财务信息。

(3)健全村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内外联动机制

首先,完善合作社融资路径,解决融资问题。合作社与市场的联系不仅仅体现在销售上,还应该体现在融资上。但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农业合作社普遍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问题,使得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致使其“空壳化”的关键瓶颈之一。要解决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关键是拓宽融资路径。引导社会资本下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引入大量工商资本,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当前市场资金短缺的背景下,政府应在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间资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入,以激活民间投资,充分发挥其支持三农发展的作用。

其次,要打造“产业链+金融”模式,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解决融资问题的基础上,打造“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将供应链金融融合于农业供应链,围绕特色农产品服务将品种研发、育苗、种植、流通等一整条产业链接通,为生产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使农产品和货币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分离期,缓解某一方的现金压力,润滑生产交易的进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生产中的调节作用,畅通农业生产周期,缓解合作社发展压力。

最后,发展优化多种产销对接模式,与市场实现产销稳定衔接。“产销对接”是实现农产品向货币转换的关键环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一直进行积极探索,不断调整、发展和变革,出现过“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等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发展“农企对接”销售模式上,培育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品牌营销,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业全面、跨越式的发展,同时着眼于大市场大流通,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资金为纽带,组织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向高科技、高效益、集团化方向发展,将农业合作社中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深加工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农超对接”销售模式上,鼓励合作社与当地大型超市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合作社应以自身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优势为卖点,积极寻求与当地大型超市和标准化农贸市场进行合作,能有效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丰富市场供应,促进产业发展。此外,在如今电子商务营销已成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大力推广“互联网+”新发展模式,借助电子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营销,发展新型“农消对接”销售模式。




早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大户领办型合作社的出现,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化现象便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这时学者的研究关注的是农业合作社所带来的经济意义,主要聚焦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路径,这类研究主要从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角度以及合作社的分红机制等来探讨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精神在基层的深入贯彻落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逐渐发展成为新趋势,学界对新形势下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展开了广泛的研究。部分学者主要围绕基层党组织如何嵌入合作社引领合作社健康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研究。除此之外,近年来,在山东烟台、贵州毕节等地推行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成功案例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关注。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院江宇,在《“烟台经验”的普遍意义》中密切关注到了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落实基层党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普遍意义。

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从治理角度探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如探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制度优势体现、经验推广以及影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制约因素等。例如,许英在《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中政府扶持的法治困境与出路》中关注到了合作社“空壳化”的问题。

现有的文献虽然指出了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运行机理、发展困境以及治理效应,但还存在许多拓展空间。就学界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学者对合作社的研讨大多局把研究视角局限于一点,或是基层党建,或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但是却鲜少有学者以贯连的视角,在“以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成果”的语境下探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经验意义。

此外,现有文献局限于党支部单一类型的研究,缺少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模式的具体化、分解化研究,大多是统合地对其展开探讨,但是在现实路径实践中,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却具有相当的繁复性,统合地研究只能以扫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外貌和概观,却无法鞭辟入里地深入探讨其内在的运行机理!

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研讨方兴未艾,但是却呈现出两方面的空白:其一是在“以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成果”的语境下探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经验意义;其二是以具体化、分解化、明晰化的视角探讨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及不同模式下的经验得失。而这两点空缺正是本项目的创新点、关注点和“发力点”!

1、创新点

首先,本项目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贯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严谨而又巧妙地把党的领导、乡村振兴、防止反贫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聚焦于“烟台经验”,在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语境下探讨以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选择

其次,小组成员选取相对比较典型的烟台市A—E五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模范蓝本,以合作社参与主体为统一分类标准,创造性地归纳总结出了四种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即独立自主型、村村合作型、村企联动型与对外托管型。

再次,本小组针对以上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类型,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客观、辩证地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诉求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需要,极具创造力地对每种合作社发展模式对症下药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路径,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优化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小组成员立足田野调查,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查找文献资料、电话访问、实地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调研方法。


2、项目特色

首先,本项目小组发挥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起步早、代表性强、可借鉴性高的优势,选取极具代表性于涵盖性的四种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为蓝本展开研究,在在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语境下探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

其次,立足于田野调查,灵活采用多种调查研究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再次,创造性地划分出了四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覆盖全国所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的类型,即独立自主型、村村合作型、村企联动型和对外托管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最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视角和矛盾分析方法,针对当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为“烟台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作出努力。

1、技术路线


1根据烟台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已有的建设成果,结合自身研究条件和研究优势,确定选题。

2通过文献查阅法,对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行初步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获得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相关资料,对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成全方面的初步了解,选定具代表性的A——E五村。

3通过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选定的烟台市五村党支部领班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切实了解当地党支部领班合作社发展的真实状况,分析整理所得数据,得出真实有保障的结论,总结出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4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四种模式的优劣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化路径,进而对“烟台经验”进行科学的的推广和普及

2拟解决的问题

  客观而言,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自初创伊始至今仅有五年的历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创新实践与尝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最为重要也最值得关注的痛点问题是:有些村庄虽然也成立了合作社,但这些合作社却“名存实亡”,挂着合作社的牌子,却“徒有其表”,合作社既不盈利,也不创收,呈现出“空壳化”的问题。合作社“空壳化”的问题不容小觑,因为空壳化了的合作社形同虚设,无法对乡村振兴产生任何裨益。此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空壳化”的问题并非个例,不容小觑。保守估计,“空壳化”了的合作社占比高达1/3,而且还有另外大批合作社行将沦为空壳!因此,问题的严峻性迫使我们不得不严肃对待!

  总的来看,合作社“空壳化”的形成原因有三,即管理体制、领导班子、产品市场。针对这三点,我们将合作社“空壳化”的形成原因具体总结为以下三点:

(1)县乡政府对合作社的援助和监管缺位;

(2)合作社领导班子能力不足;

(3)合作社创收情况不佳,产销模式传统、单一。

3预期成果

(1)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参与主体”这个统一标准和原则对A——E五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运营模式进行合理划分;

(2)分析四种合作社模式“空壳化”问题形成原因;

(3)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防治合作社“空壳化”问题的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

我组项目研究可分为六个阶段:1.选题研讨;2.前期准备;3.实地考察;4.资料整合;5.研究报告撰写;6.结题与答辩。该研究报告从启动到结束大约用时14个月,进展进度如下图所示:


1、指导老师季丽新教授长期从事乡村治理研究,经验丰富

季丽新,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中国乡村治理领域知名专家。现就职于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学术带头人,校农村治理研究所所长,三级教授。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共运学会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政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委讲师团“送教下基层”专家师资库成员。

先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具体如下:“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99CK00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农村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08BZZ003);“提升农民政治水平与优化农村民主协商治理机制研究”(13BZZ018)。

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项,即“建党九十周年以来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研究”(10JDJNJD177)。

获批民政部2012年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课题“中国特色参与式农村发展:政府积极推动与农民自主参与共存”。

获批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具体如下:“我省建立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研究”(03B182);“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研究”(06BZJ012);“我国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增长模式研究—以山东省莱阳市西野头村和大梁子口村为例”(12CDJJ02)。

发表论文共计70多篇,近10年来共发表论文33篇,其中C类12篇、B类14篇。主要代表作为:《农村社会稳定视域下的农村民主协商治理机制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5.11,第一;《以农民政治水平的提升促进农村民主协商治理机制的优化》,《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8,独立;《农民对党在农村执政业绩的回顾性评价分析---以X村、D村为例》,《学习与探索》2013.6,独立;《农村民主治理:困境与出路——20个省级行政区的68个村庄调查》,《中国行政管理》2013.2,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农村政治发展目标的解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12,独立;《转型期农民对党政治认同增进模式构建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2.6,独立。

先后出版专著3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农村发展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版,第1/2位。《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3位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民对党政治认同的增长历程和增长逻辑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版,第1/4位。

先后主编教材2部:《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分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8月版;《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2、项目负责人有大量乡村调研实践经验,专业素养强

在校担任第十一届农村治理研究协会会长,组织过一次乡村调研,大学期间参加过五次乡村调研,实地调研村庄涉及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木兰沟村和衣家村、威海市荣成市“全国文明村”大庄许家村、滨州市邹平市“增减挂钩”政策试验村西夏村。

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22年寒假全国农村问卷调研,自行完成15份村庄农户问卷及1份村庄问卷,问卷评级A等,优秀调研员。调研一手数据录入国家级智库“中国农村数据库”,以《拆迁村的政治困境与反思: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一文作为调研报告提交。

在校任法学院《政治学人》杂志副主编,在该杂志发表数篇文章并出版。

3、项目组成员均来自政治学专业,专业对口,且均有过农村调研的经历

对相关文献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对“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研究”研究问题问题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和一定的研究基础,且项目组成员逻辑能力强,善于从理论联系到实际,成员多参加与组织过多项大型学生社团活动,能灵活地利用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且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有利于问卷调查设计、分发、统计及对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

项目开展期间,全国疫情局势虽有缓和,但是“防疫”问题仍不容忽视。受“疫情”的影响,调研小组面临着诸多非人为因素的挑战,这些挑战大大加大了我们调研的难度。但是,本小组成员秉持不怕困难、勇于克服的信念,在不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保证所有小组成员安全的前提下,我们通过诸多途径,运用不同方法来完成调研任务。其中,我们创新性的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方式,灵活多样、保质保量、力求卓越的完成小组调研任务。最终,我们完成了调研报告,在调研成果分享之时,受到了指导教师,季丽教授的表扬与肯定。由此,加大了我们小组成员申报大创项目的底气和信心。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3000.00 差旅费、论文发表、数据采集 500.00 2500.00
1. 业务费 2800.00 调研支出 400.00 24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300.00 数据分析 100.00 20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500.00 会议、差旅费 0.00 500.00
(4)文献检索费 500.00 文件检索 300.00 200.00
(5)论文出版费 1500.00 论文出版 0.00 15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200.00 印刷纸质版材料 100.00 10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