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将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界定微信用户信息回避的内涵,探索信息回避的结构维度;在此基础上,遵照严格的量表开发程序,开发微信用户信息回避行为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利用开发的微信用户信息回避行为量表,从关系和媒介两个视角研究微信信息回避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再次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信息回避行为的作用效果。
研究内容1:微信用户信息回避行为量表的开发
社交媒体有着社交和媒体的双重属性(曹博林,2011),这两种属性都会影响用户的信息回避行为。(1)从其社交属性来看,微信是用户建立和维护好友关系的工具,其信息回避行为会导致与其微信好友或群成员关系的减弱甚至断裂,这种担心必然影响用户的信息回避行为,特别是在中国这种关系型社会中(Berger Et al.,2018);(2)从其媒体属性来看,微信平台上有着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视频号、在看和直播等不同信息源,不同信息源的吸引力和可信度不同(West,1994),用户对这些信息源的回避行为各不相同;(3)不同的信息源有着不同的特性:公众号、视频号和直播等基本不受关系因素的影响,更多是作为一种兴趣需要或工作需要的信息源,朋友圈主要受关系因素的影响(杨强,等,2021),而微信群既有关系的因素,也有兴趣的因素(蔡建国,2015)。鉴于上述分析,项目组认为微信用户的信息回避行为既有关系因素的影响,又有媒介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其信息回避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在该部分研究中,我们将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对微信用户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以认知失调理论、压力/应对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微信情境下信息回避的结构维度,并按照严格的量表开发程序,开发出适合微信用户的信息回避量表,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2:媒介视角下微信用户信息回避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从微信的媒介属性来看,引发用户信息回避行为的因素包括信息的异质性和信息超载。根据认知失调理论,个体为了避免与既有认知不一致的信息出现,会选择性暴露在与自身知识、观点、态度等一致的信息中,对于不一致的信息则选择回避态度(姜婷婷,等,2019),可推断信息的异质性负向影响信息回避。异质性信息会引发用户的认知失调,进而诱发信息回避行为;用户通过微信可获取海量信息,这些信息超过用户的处理能力,引发用户压力感。根据压力/应对理论,用户会采取信息回避来应对海量信息造成的压力。据此推断认知失调在信息的异质性和用户信息回避之间起中介作用,用户压力感在信息超载和信息回避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根据调节定向理论,当个体处于促进定向时,会关注于实现积极的行为后果;当个体处于预防定向时,则关注于避免消极的行为后果(Pham & Avnet,2004)。当信息负荷较大时,消费者更易依赖调节定向来选择性加工信息(王瑞,等,2017)。因此推断调节定向会调节信息的异质性和信息超载对用户信息回避行为的影响。
鉴于此,本部分将构建一个以信息的异质性和信息超载为自变量,以认知失调和压力感为中介变量,以信息回避为因变量,以调节定向为调节变量的信息回避行为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媒介视角下微信用户信息回避行为影响机制理论模型
研究内容3: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微信用户信息回避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从微信的关系属性来看,微信好友或群友是用户的社会资本(Badh & Mykknen,2022)。用户的信息回避不仅影响信息获取,还往往意味着与微信好友或群友的关系断裂。中国的关系型社会特征更使得微信用户回避信息时有所顾忌,因此关系质量会负向影响信息回避。因为关系质量会影响双方的信任(李丹,2021),可推断微信用户与作为信源的微信好友或群友之间的关系质量会正向影响信源可信度,进而负向影响信息回避行为;关系质量还会影响到作为信源的微信好友或群友对微信用户的吸引力,进而负向影响用户的信息回避行为,即信源吸引力和可信度在关系质量和微信用户的信息回避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相对于工具型关系,情感性关系的吸引力和可信度更高(姚锦云,2021),因此关系类型调节关系质量对信息回避行为的影响;相对于独立型自我建构,依存型自我建构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自我建构类型调节关系质量对信息回避行为的影响。
鉴于此,本部分内容将构建一个以关系质量为自变量,以信源可信度和吸引力为中介变量,以用户信息回避为因变量,以自我建构和关系类型为调节变量的信息回避行为影响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关系视角下微信用户信息回避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4:信息回避行为效应形成机制研究
微信用户的信息回避行为是应对微信多个信息源提供的海量信息,特别是异质性信息的一种信息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由于不同的回避主体、不同的回避方式、对信息回避的不同程度、回避微信平台上不同的信息源以及不同的信息类型,最终产生的回避效应也不同。本部分内容将通过对微信用户的深度访谈,用扎根理论来探索不同的微信用户的不同信息回避行为对回避效应的影响,哪些因素会调节信息回避行为对其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