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双减背景下“5+2”课后服务模式对中小学生幸福感影响现状、因素及对策研究——以临邑县兴隆镇中学为例

申报人:乔鑫鑫 申报日期:2022-03-08

基本情况

2022
双减背景下“5+2”课后服务模式对中小学生幸福感影响现状、因素及对策研究——以临邑县兴隆镇中学为例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理学
心理学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项目基于中小学生的幸福感展开研究,以双减后“5+2”课后服务实施现状为背景,通过实地调研、自陈量表法、调查与访谈法等方法,对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满意度的进行调查,其中,运用自陈量表法构建中小学生幸福感指标体系。并以德州市临邑县的兴隆中学为例进行研究,分析课后服务“5+2”模式在乡村实施的困境,发掘课后服务影响中小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从而进一步探索课后服务实施的最佳方案,提高中小学生幸福感。
第七届山东工商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在《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国科技论坛》、《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10篇学术论文,参与了国家社科、自科以及辽宁省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共5项课题,主持烟台社科专项1项。

1.指导学生对本项目的研究,提供项目开展的方向思路:

2.指导学生构建指标体系,完善体系:

3.指导学生改正撰写错误,提出指导意见。

省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乔鑫鑫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2020 文案撰写,领导小组完成课题
朱梦庭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2020 文献整理、数据整理、报告撰写
梁梦琴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2020 文献搜索、数据收集、对策研究、报告撰写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刘建基 工商管理学院

立项依据

从维护公平正义来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能成为奢侈品,更不能让优质教育成为少数有钱人的“专利”。双减下的“5+2”课后服务模式在城市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乡村教育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使其课后服务得不到根本性的实施,而仅仅照搬城市的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乡村“只能养孩子,不能教孩子”的现实困境,反而增加了学校、家长、学生的负担。因此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有以下两点:

1. 理论目的

首先,基于中小学生幸福感调查,设计中小学生幸福感指标体系,挖掘影响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模式对中小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其次,在找到目前影响乡村课后服务发展困境因素的基础上,探究课后服务机制,进一步打造精细化的课后服务体系,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学生的真实需求,提高中小学生的幸福感。在理论层面,中小学生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丰富心理学中主观幸福感的探究。

2. 现实目的

基于完善和落实两个角度对“5+2”课后服务模式进行研究,能为山东省乡村推进实施课后服务提供思路,关注不同地方实施措施之间的差异性,归纳、提炼各地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而更好地指导山东省各地乡村课后服务的推行。同时通过对影响中小学生幸福感主要因素的研究,探索挖掘如何更好施行课后服务的对策,也为指导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思路。

1.项目的研究思路

本项目的研究思路具体见图1:

以双减政策下“5+2”课后服务模式现状为背景,展开对中小学生的幸福感调查,发现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展开具体研究分析,发掘有效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图1  研究思路导图

 

2.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基于“5+2”课后服务实施现状对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

“双减”政策自落地实施至今已一年有余,同时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办学质量。虽然“双减”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乡村开展课后服务照搬城市的套路,让家长、学校、老师、学生都怨声载道,然而在农村小学,教学模式早已被统一的政策所忽略。如何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推进课后服务发展,就有必要对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发展现状、发展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今年民进中央调研后发现,目前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单一。二、课后服务经费来源单一。三、课后服务监管体系缺乏系统性。而这些问题最终影响的对象就是我们的中小学生。

基于以上“5+2”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研究发现,部分中小学生的幸福感并没有得到实际性的提高,反而产生了“增负”的现象。不少乡村学生因为课后服务枯燥乏味,主体参加意识不强,家长生怕孩子落下课程,逼着孩子必须上课后服务,让孩子非常疲惫,产生抵触情绪。

本部分从中小学生的幸福感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数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就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对课后服务的认知度、参与度以及课后服务满意度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其中,对课后服务的认知度包括服务时间、内容、师资、收费、管理、评价六个方面,并通过自陈量表法测量乡村中小学生幸福感指数,为之后课后服务的完善和开展,提高学生幸福感提供依据。

2)构建中小学生幸福感的指标体系

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的幸福感却没有随之而增强。村家长普遍奉行“学比不学强,多学比少学强”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导致“教育过度”问题。“双减”政策在此背景下出台,就是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目前中小学生的幸福感主要是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首先,对于他们来说,在校生活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其次,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影响主要集中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形成、心理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部分从中小学生幸福感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确定量表维度,构建中小学生幸福感指标体系。量表维度为服务方式、服务有效性、服务满意度三部分。幸福感的指标体系涉及到乡村课后服务施行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及其满意度。该体系主要考虑到了学校的延时服务是否到位、学生是否产生抵触情绪、课后服务是否解决了学生负担等问题,并根据以上问题设计测量表,然后运用自陈量表法进行评估指标。

3)基于中小学生幸福感的“5+2”课后服务实证分析

①案例分析

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兴隆镇中学为例2021年山东省下达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要求课后服务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该校立即展开工作制定,开展课后服务。学校坚持公益导向,自愿选择原则,履行家长申请、学校审批等相关手续。

在课后服务全面实行后,产生了诸多问题,本项目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展开了解发现目前乡村课后服务的实施主要受延时服务不到位和师资力量不足两大因素制约。其次,基于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来说,部分学生认为课后服务十分无趣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在校时间延长,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了厌学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②基于数据统计处理的实证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结果归纳分析,衡量中小学生幸福感指数,挖掘影响中小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同时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探索改善实施困境的解决对策。

4)基于中小学生幸福感的“5+2”课后服务模式改善研究

实施课后服务的目的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课后服务要想在乡村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就必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推进城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瑟里格曼把幸福的方程式归纳成:快乐+参与+意图=幸福。学校是学生课后服务的主渠道,因此,学校应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的最佳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场地、人员、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具体思路如下:①如何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确保学生“按需点餐”。②如何建立精准的课后服务管理体系。③如何打造更加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

  1.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课后服务的研究,东方文化中有祖父母协助养育儿童的传统,而欧美众多国家的家长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因此,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课后服务相关探索就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以美国为例,美国对于课后服务活动较通行的称呼是“after school program”,直译为“放学后教育项目”。这些项目一开始是为帮助在孩子放学后无法接送其回家的家长,但随着课后服务项目的持续推进,政府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侧重于分析它们对于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英国、日本、韩国对于课后服务活动教育功能的理解与美国相似。

其次,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们着眼
于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根据测量结果描述了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水平。第二阶段,研究者们深入考察了几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在揭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出现了人格理论,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发展了多项目测验。近年来,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研究者们开始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来整合各种方法,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课后服务的研究,历史上我国学校课后服务发展经历了家主校辅,社主校辅,校主社辅等三个阶段,“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承载着特定的功能与意图,发挥着看护辅导,个性能力培养,服务教育政策意图等多层次功能。今年两会期间,围绕“双减”后的课后服务如何减负不减质,不少代表委员在做了详尽调研后,提出相关的议案提案。他们认为应厘清课后服务的关键问题,探索多元化课后服务模式,完善课后服务教师保障机制,从而推进课后服务的真实落实。

对于幸福感的研究而言,我国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之初,学者们引进了西方对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工具和理论,投人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阶段,我国学者在引进应用国外研究理论和研究工具的基础上开始建构我国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第三阶段,也就是本世纪初至今,属于我国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幸福感研究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突飞猛现,研究者不仅探讨人们的幸福感状况,还开始研究相关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对象也扩展到了中学生、研究生和城镇居民,一些学者还开始了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探讨适合我因文化特点的研究工具和理论,而且也出现了不少总结性的研究和学术专著,跨文化研究幸福感初现端倪

总之,进入21世纪以来,幸福感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形成丰富理论。但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出台,课后服务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幸福感的评价指标测量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针对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如何影响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也有待深入研究。

1.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1)构建中小学生幸福感指标体系。基于“5+2”课后服务对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设计多个分测量表,采用自陈量表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幸福感指数测试,创新点在于最终将所得的数据构建成了指标体系。

2)研究双减背景下“5+2”课后服务对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乡村课后服务在实施后,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并没有显著提高,但目前对现象中学生的幸福感却没有明确研究,本项目就由此为创新点展开调查研究,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影响因素,同时为完善课后服务模式提供思路。

3)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体系。如充分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不同比例的课后服务,如何柔性管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等,从而建立精准的课后服务管理体系,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项目实施的关键技术

中小学生幸福感视角出发,研究分析乡村“5+2”课后服务模式实施问题,在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课后服务怎样在乡村得到更好的实施。项目实施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1)归纳法:通过挖掘双减政策下“5+2”课后服务模式在乡村实施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为之后展开中小学生幸福感调查提供思路。

2)自陈量表法:依据课后服务影响乡村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因素,编制多个分测量表,以同时测量多维度的幸福感分数。

3)典型调查法: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兴隆中学为代表单位,深入中小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对调查对象直接剖析,取得第一手资料。

1.技术路线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具体见下图2:


                                                   图2  技术路线导图

2. 拟解决的问题

1)挖掘乡村中小学生5+2课后服务模式影响因素

本项目拟通过乡村中小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访谈临邑县兴隆镇中学获取数据,从不同的方面调研乡村课后服务现状。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目前课后服务实施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改善课后服务提供依据

2)提高乡村中小学生幸福感

通过上研究乡村中小学生幸福感现状产生的问题,分析因素,所以本项目还将提出相应对策,基于中小学生幸福感,充分了解学生真实需求,使学校组织建立精准有效的课后服务管理体系,学生能够“按需”获得服务,从而提高幸福感。

3. 预期成果

1)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双减背景下“5+2”课后服务具体情况,找出其中影响因素及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形成论文一篇

2)撰写对本次临邑县兴隆镇中小学生在双减政策下5+2模式课后服务模式的幸福感影响现状以及对策的研究报告。

1.文献整理

2021年12月-2022年6月,本项目组成员全面检索国内中小学双减政策下的“5+2课后服务模式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阅读,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找到可研究点

  2.实地调研与数据收集

2022年6月-2022年9月,本项目组成员利用空闲的时间,对德州临邑县兴隆镇中学进行访谈,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和对课后服务需求和满意度两大层面出发,构建中小学生幸福感指标。

  3.数据整理与分析

2022年9月-2022年12月,本项目组成员主要对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以清晰直观的方式提现研究内容。

  4.对策输出撰写阶段

2022年12月-2023年3月,本项目组成员根据前期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通过查找文献,访谈等方法,进一步补充资料,并从基于中小学生幸福感的“5+2”课后服务发展优化对策,撰写研究论文一篇。

  5.研究报告撰写阶段

2023年3月-2023年6月,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按照规定程序结题。

1团队成员知识与能力互补,结构合理

乔鑫鑫梁梦琴朱梦庭均为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团队成员均具有较高的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在前期的学习过程当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我们深知人非生而知之者。个人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取得、都是要通过实践实现的。受实践深度和广度的制约,每个人都非全知全能者、都有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欠缺之处。因此针对双减政策研究历程中,团队成员搜集众多关于双减政策实验的实际案例从各个角度深度分析“5+2”课后服务模式在学校落实情况,并且就乡村课后服务状况和中小学生幸福感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总体上全面了解当今乡村课后服务对中小学生幸福感影响状况。

2已阅读并掌握相关文献资料

在前期的学习和课题准备过程当中,小组成员阅读了较多关于基础教育的文献资料,已掌握了国内双减政策最新的文献资料60余篇,在系统的阅读之下,我们对双减政策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能够对当前双减政策在中国教育计划部署实施的情况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耦合,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已具备的条件:①资源方面:学院拥有完善的资料室,内含图书5000余册,其中关于基础教育的图书达300册以上,方便我们查阅资料。

         ②软件方面:学校的机房配备SPSS结构方程等软件,便于我们课题研究的开展。

尚缺少的条件:足够的相关研究资料和相关的知识储备。

解决方法:查找相关论文以及运用网上的研究数据。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2000.00 项目的开展及结项 1000.00 1000.00
1. 业务费 2000.00 1000.00 10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1000.00 展开实地的调研访谈,以及相关的住宿费用等 1000.00 0.00
(4)文献检索费 0.00 0.00 0.00
(5)论文出版费 1000.00 出版论文费用 0.00 10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0.00 0.00 0.00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