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学生 | 所属学院 | 专业 | 年级 | 项目中的分工 | 成员类型 |
---|---|---|---|---|---|---|
|
于金池 |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班) | 2020 | 项目统筹、酶解制备乳清蛋白肽条件的优化 |
|
|
王晓雅 |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班) | 2020 | 乳清蛋白肽在酸奶中的应用 |
|
|
庞凌敏 |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班) | 2020 | 酶解制备乳清蛋白肽条件的优化 |
|
|
王丽妍 |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班) | 2020 | 乳清蛋白肽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 |
|
|
刘雯 |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班) | 2020 | 乳清蛋白肽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 |
|
序号 | 教师姓名 | 所属学院 | 是否企业导师 | 教师类型 |
---|---|---|---|---|
|
王宪青 |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否 |
|
将乳清蛋白酶解制备的混合肽应用于酸奶生产中,研究其作为促生产因子对乳酸菌生长及活力的促进作用,并研究其对酸奶发酵以及保质期内酸奶的感官特性、粘度、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STS)、持水率(WHC)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改善酸奶乳酸菌的发酵特性及产品质量,为乳清蛋白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市场上销售的酸奶产品中活菌数达不到国家最低标准是酸奶产品的主要质量缺陷之一。酸奶乳酸菌需要寡肽、氨基酸、维生素和嘌呤等氮源物质和其它生长因子才能获得良好生长,并且乳酸菌分解蛋白能力较弱,因此在发酵底物中添加富含氨基酸、寡肽等的蛋白水解物是能够促进乳酸菌增殖和发酵的有效途径。作为干酪加工副产物的乳清蛋白,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蛋白质,而且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但目前仍存在利用率不高、产品开发种类少的问题。因此将乳清蛋白酶解制备的乳清蛋白肽应用于酸奶加工中,既能够改善乳酸菌的发酵特性及产品质量,又可以为乳清蛋白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乳清蛋白主要功能是有助于肠道消化和吸收。胃壁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虽然可以将大分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多肽,但这种消化是非常有限的,绝大部分蛋白质是被输送到小肠经胰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和肽后被吸收。因此,介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肽类,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而具有更强的活性和多样性,并且与大分子蛋白质等相比较,又具有较快的吸收速率。同游离氨基酸相比,乳清蛋白肽渗透压较低,小分子短肽可经小肠黏膜刷状缘的肽酶水解直接吸收进入血液,有助于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性
国外:酸牛奶是采用优质纯鲜牛奶加入门糖均质,经超高温灭菌后接入乳酸菌发酵后制成的发酵型乳制品。在国外,酸奶的生产历史悠久,一直都是备受青睐的发酵型乳制品。据研究指出,酸奶已经成为了乳制品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之一,全球酸奶销量市场超过4%。
乳清通常指用牛奶生产奶酪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乳清是在奶酪生产过程中,牛奶凝结成凝乳块后分离出的呈绿色的、半透明的液体,有时被用来起凝固作用。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乳清及乳清蛋白已成为具有高价值及广泛应用的食品原料。
乳清蛋白是从牛奶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具有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等特点,是公认的人体优质蛋白质补充剂之一。美国早在 1990 年就采用离子交换法从乳清中分离乳清蛋白。1997年,国外研究表明,α-乳白蛋白是一种天然乳清蛋白,其主要生物作用是结合包括钙在内的金属离子。2009年,β- 乳球蛋白被分离出来,Medrano等人指出主要是利用它的凝胶功能作为添加剂以及利用它与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酸较强的结合能力。可将乳清蛋白水解后利用。
乳清蛋白肽也称水解乳清蛋白,是乳清蛋白经过酶解后的一种含有肽段和氨基酸的混合物,
Ballard等人于2009发现,乳清蛋白肽具有抗高血压作用。他们从乳清蛋白水解物分离出一种新型乳清衍生肽(一氧化氮肽,NOP-47),影响一氧化氮的产生,发挥了血压调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另外,Rocha以ARLA公司的乳清蛋白粉为原料进行水解,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蛋白质水解能显著提高抗氧化活性,且短肽效果更好。此外,Yu等对两种糖基化乳清水解物(GWH-GalA、GWH-GalB)对SGC-7901细胞中谷胱甘肽(GSH)的影响进行评价。发现与GWH-GalB相比,GWH-GalA对过氧化氢诱导的SGC-7901细胞的细胞内GSH含量更高,抗氧化效果更好。
由此可看出国外对乳清蛋白肽的研究多集中在研究其生理功能上,而乳清蛋白肽对发酵食品的影响研究极少,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应用体系。
国内:酸奶已被全世界确认为最重要的乳制品之一,近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其消费量仍在呈增长趋势。我国酸奶生产起步较晚,近年来产量增长幅度较大,是我国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乳制品之一。但我国酸奶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仍较大,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提高酸奶生产品质。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乳清及乳清蛋白已成为具有高价值及广泛应用的食品原料。从乳清中分离、制备乳清分离蛋白技术的研究开始于十多年前,主要采用膜技术。此外,生物选择吸附、亲和色谱提纯法及反相胶束萃取法等都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分离乳清蛋白成分的方法。我国对乳清蛋白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乳清蛋白组分分离及功能性质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才刚刚起步。
我国相关研究表明,乳清蛋白肽具有提高记忆和认知能力的功能。于晓晨等用低、中、高剂量的水解乳清蛋白对衰老模型小鼠进行跳台实验、穿梭箱实验,分别检测被动和主动回避条件反射能力,及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动物与海马功能直接相关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显示一定剂量的乳清蛋白肽能提高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徐琳琳等对C57BL/6J小鼠的研究中也曾得到过相同的结果。2004年,郑建仙发现乳清蛋白肽的溶解性与热稳定性优于乳清蛋白,可达95%(pH=5)。且乳清蛋白多肽在油溶体系中增效作用明显,而且在水溶体系、乳化体系和干燥体系中也有较高的生理活性。蒋朱明于2010年发现乳清蛋白肽更有利于肠道吸收,同游离氮基酸相比,水解乳清蛋白渗透压较低小分子短肽可经小肠黏膜刷状缘的肽酶水解直接吸收进入血液。2011年黄陈等人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系统研究乳清蛋白肽对乳酸菌生长和酸奶感官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将其应用于酸奶生产中以改善酸奶品质。
拟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成果:
受热容易导致免疫球蛋白的变性,因此保护其活性是项目开发中的难题,活性保护剂的研究成为关键前提。另外,乳清的无菌化处理等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项目组在指导教师和相关企业的技术支持下有能力化解这类技术风险,完成产品的试制开发。
预期发表论文1篇。
本项研究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完成,现安排如下:
2022年7月-2022年8月:对项目进行理论研究,初步确定方案,购买原材料。
2022年9月:针对初步方案,撰写开题报告,进行试验性研究。
2022年10月-2022年11月:查找相关资料,以促乳酸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活性为指标,采用五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乳清蛋白WPC-80,确定出各蛋白酶的最适酶解条件,包括温度、pH、E/S、时间等。
2022年12-2023年1月:将不同蛋白酶、不同水解度、不同分子量的水解物按不同添加量加入原料乳中参与发酵,在不同发酵阶段测定乳酸产量、测定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活菌数。
2023年2月-2023年3月:考察酸奶发酵过程中以及保质期内酸奶的感官特性、粘度、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STS)、持水率(WHC)和微观结构。
2023年4月-2023年5月:对实验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分析乳清蛋白肽对乳酸菌的促生长作用的影响以及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2023年6月-2023年7月:全面分析各项问题并撰写研究论文和总结报告,申请结题。
(1)乳清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乳清蛋白是乳清中多种蛋白质组分的统称,通常是指来自牛乳的乳清蛋白,牛乳中乳清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20%左右,由β-乳球蛋白、a-乳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以及许多生物活性因子等组成。取决于提取蛋白的加工过程,可得到不同蛋白组成的乳清蛋白产品,浓缩乳清蛋白是蛋白含量为25%~80%的商业产品,而分离乳清蛋白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大于90%。乳清蛋白属于全价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大量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还具有突出的功能特性,例如乳化性、持水性、起泡性、成胶性和成膜性,可作为乳化剂、稳定剂、保湿剂、可食用膜和胶囊化壁材以及脂肪替代品等应用于食品中,改善食品的口感、质地,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货架期。
乳清蛋白经适度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或改善其功能特性,扩大在食品中的应用,对乳清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乳清蛋白的改性方法有物理、化学和酶法改性,通过改变乳清蛋白的分子大小、氨基酸组成和顺序、结构、表面静电荷和疏水基团等,可以达到增强或改善其功能特性的目的。酶法改性还可以降低牛乳清蛋白的免疫原性,减少婴幼儿的过敏反应。
展望蛋白质可以赋予食品独特的功能特性,乳清蛋白改性是拓展其应用范围的重要途径。目前人们对改善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的认识已经日益深入,但无论用哪种方法对蛋白进行改性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乳清蛋白的改性可能使其营养价值、蛋白溶解性和消化性降低,蛋白的糖基化会产生不利的褐变和降低食品的货架期,还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但它们揭示了调控蛋白性质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对工业生产中控制蛋白性质的可行加工方法的研究兴趣。美拉德反应是一个经典的化学反应,早在l9l2法国化学家Louis-CamilleMaillard就观察到了这个现象,近年来人们对美拉德反应的反应机制及其对食品功能特性、营养与安全以及与人类疾病和衰老的关系有了更新的认识,并成为医学、生物学和食品行业研究的热点,它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乳清浓缩蛋白(WPC-80和WPC-34)对酸奶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
乳清蛋白主要由α - 乳白蛋白、β - 乳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组成,另外还含有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成分,包括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溶菌酶、酪蛋白巨肽、脂肪球膜蛋白、生长因子等。乳清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对食品组织结构和流变特性有重要的作用,乳清蛋白作为营养强化剂和组织改良剂添加到食品中,对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和品质特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酸奶以它特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钟爱,酸奶生产的原料虽没有特殊的规定,目前大多数企业以牛乳为主,为了增加成品的蛋白质和改进组织状态,通常添加乳粉,乳清蛋白等乳成分。对于奶源不足的地区,也有以乳粉为主要原料,生产酸奶。但在酸奶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酸奶的品质。
在酸奶生产中,用浓缩乳清蛋白 WPC-80 和 WPC-34 代替
10%~20% 脱脂奶粉生产酸奶(蛋白质含量不变为基准),在产品的粘度、保水率及感官特性方面均得到提高和善,但当 WPC-80 和 WPC-34 代替 30% 以上脱脂奶粉生产酸奶(蛋白质含量不变为基准)时,对产品的感官评定有一定的影响。浓缩乳清蛋白单位蛋白质的原料成本的价格低于进口奶粉单位蛋白质的原料成本。可见在酸奶生产中,添加 10%~20% 的浓缩乳清蛋白代替奶粉生产酸奶是较为理想的。
(3)功能型乳清蛋白热改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我国乳品工业产品的发展,离不开果胶的使用,酸奶、果奶等产品都广泛地使用果胶作为一种稳定增稠剂,高甲氧基果胶可以有效地稳定酸奶制品并改善它的风味,特别是对人工发酵的酸奶和使用化学方法酸化的牛奶饮料效果更好。另外,在生产果汁奶时,在一定pH值范围内,牛奶中酪蛋白会沉淀出来,产品分离成两相,加热杀菌后分层现象更加严重,而果胶作为一种稳定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酪蛋白的沉淀现象,使产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因此果胶在乳品工业用添加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果胶在国内外市场上销路很好,但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生产还比较落后,虽然有些企业生产,但质量和数量都不理想,仍需进口,进口价格达160~200元/kg。所以如果能找到其它的产品替代果胶在乳品工业中的作用,那将会为乳品工业节省一大笔开支。
利用乳清蛋白的改性聚合技术,将乳清蛋白聚合成具有一定的胶粘特性的产品,产品的特点和性质类似于果胶,可以替代果胶在乳品工业等食品中的应用,从而改善产品的组织状态和感官特征,并可以节省大量的果胶开支。在美国已有乳清蛋白改性成胶的专利,且已推广应用。
同时,乳清蛋白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与FAO/WHO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相近,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蛋白质。这种基于乳清蛋白、通过聚合技术生产的胶粘剂,其特殊的营养功能特性也是果胶所不具备的,添加到食品中可提高产品的营养功能特性。
综上所述,乳清蛋白凝胶代替果胶应用于乳制品工业中,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其特殊的营养功能特性也是果胶所不具备的。
(4)已发表的相关论文
乳清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09,7,高金明
乳清浓缩蛋白(WPC-80和WPC-34)对酸奶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食品科学,2005,3,罗永康
功能型乳清蛋白热改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乳品加工,2009,1,李铁红
吉林大学,一种以热聚合干酪乳清蛋白浓缩液作为增稠剂的高蛋白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 CN110447719A,2019-11-15
吉林大学,一种以热改性乳清蛋白浓缩液为脂肪替代
物的低脂酸奶的制备[P]中国专利:CN113598230A,2021-11-05
因此,该课题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目前学校具有多个关于酸奶方面的发明专利,能够提供很好的基础;优秀的科研团队,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具有多项科研培育基金,提供物质条件;
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获批建设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为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保证。
但仍缺少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团队成员继续参加专业方面的培训,创新完善。
开支科目 | 预算经费(元) | 主要用途 |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 |
---|---|---|---|---|
前半阶段 | 后半阶段 | |||
预算经费总额 | 0.00 | 无 | 0.00 | 0.00 |
1. 业务费 | 0.00 | 无 | 0.00 | 0.00 |
(1)计算、分析、测试费 | 0.00 | 无 | 0.00 | 0.00 |
(2)能源动力费 | 0.00 | 无 | 0.00 | 0.00 |
(3)会议、差旅费 | 0.00 | 无 | 0.00 | 0.00 |
(4)文献检索费 | 0.00 | 无 | 0.00 | 0.00 |
(5)论文出版费 | 0.00 | 无 | 0.00 | 0.00 |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 0.00 | 无 | 0.00 | 0.00 |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 0.00 | 无 | 0.00 | 0.00 |
4. 材料费 | 0.00 | 无 | 0.00 |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