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双菌双蛋白酸乳酪的开发与研究

申报人:郑艳 申报日期:2022-06-18

基本情况

2022
一种功能性双菌双蛋白酸乳酪的开发与研究 盲选
创新训练项目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一年期
本产品是以豆乳和牛乳为混合基质,通过乳酸菌发酵开发的一款新型发酵乳制品。利用植物源高产粘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豆乳发酵和产品质地改良,酸奶生产菌嗜热链球菌进行牛乳发酵和产品风味改善,同时添加TG酶协同凝胶,解决目前发酵豆乳质地和风味不佳的技术难题。产品兼具植物-动物蛋白互补营养特征,以及凝固型酸奶酸爽细嫩的感官特性,富含活性益生菌,符合国民营养计划政策要求和城乡居民健康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协助研究生进行乳酸菌发酵食品的开发及功能性研究

主持在研省基金项目1主持并结题省部级及市厅级科研项目3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3项。

指导项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的设计,提供开展项目研究的场所、仪器设备及技术指导。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郑艳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食品质量与安全 2020 负责课题组学习研究活动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课题组具体活动以及撰写成果报告
李金琦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0827 2020 负责整理并管理课题相关资料和数据
魏紫嫣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0827 2020 负责拟定初步实验计划及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
李杨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0827 2020 撰写中期评估报告及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盛佳琪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0827 2020 协调课题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王坤 食品学院、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

立项依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和自身健康,对食品的营养也提出了更高更科学的要求。大豆作为黑龙江省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来源广泛蛋白质含量是现有农作物中最高的,氨基酸组成也较为全面,是一种价廉的蛋白质来源。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氨基酸种类丰富,但相对来说价格较高。相较于大豆蛋白,牛乳蛋白易于吸收,但也有不足之处,如伴有动物性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长期过量进食,易使人血管粥样硬化、血压升高、诱发脑溢血和心肌梗塞等疾病。而大豆蛋白的摄取则常伴有大豆异黄酮、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成分的摄入。此外,牛乳蛋白富含蛋氨酸,可以补充大豆蛋白质中蛋氨酸的不足因此,动、植物蛋白搭配不仅可使氨基酸的配比更合理,还能增进有益营养成分的摄取,从而更利人体健康然而目前我国城镇民以牛奶为主的动物蛋白摄入增多,优质植物蛋白摄入不足,而部分农村地区则正好相反,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将大豆蛋白和牛乳蛋白结合,实行双蛋白的开发是强化动植物蛋白互补作用的有效途径,同时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的优化。

乳酸菌是公认的食品安全性菌株。作为人体重要的益生菌类群,在发酵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豆乳和牛乳是乳酸菌生长的良好基质,经发酵可进一步提升营养价值和健康效应目前,各式各样的乳酸菌发酵酸牛奶已占据各大市场,并获得大众认可和喜爱,发酵豆乳却因存在质地(粗糙、易碎、不细腻)和风味不佳(豆腥味及泡菜味较重)的技术难题,严重限制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针对以上问题,本申请项目以豆和牛为混合发酵基质利用自分离的植物源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菌株——保加利亚乳杆菌H-3进行豆乳发酵和产品质地改良酸奶生产菌嗜热链球菌ST3进行牛乳发酵和产品风味改善,同时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TG协同凝胶从而开发一款感官品质良好,富含活性乳酸菌的酸乳酪产品实现动植物蛋白优势互补与乳酸菌益生特性的完美结合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功能性动植物双蛋白食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1. 双菌双蛋白酸乳酪发酵工艺优化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酸乳酪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最优化发酵工艺条件

2. 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功能活性研究。即对产品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粘度风味理化性质,以及胞外多糖、10 kDa以下肽等功能成分含量抗氧化及ACE抑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

3. 产品的贮藏期分析。即贮存期间产品的酸度、感官特性、乳酸菌活菌数、粘度食品安全微生物指标品质指进行分析,得出该产品在4℃条件下的保臧期

牛奶和豆乳在营养价值上,各有优势不足豆乳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当,易于消化吸收,也不含胆固醇且没有乳糖不耐反应,但豆中总钙、维生素C等物质的含量低于牛奶。牛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对于“三高”人群、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且我国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乳糖不耐反应,并且牛奶价格相对较高,现阶段广大农村居民难以承受。此外,豆乳还含有多种功能性营养成分,如大豆皂苷、植物固醇、大豆异黄酮等ZnSnVAB族维生素等含量低于牛奶[1]因此将豆乳和牛结合利用,既可以降低消费成本,还可以实现双蛋白的营养互补。国民营养计划提出在全民中推广以优质植物蛋白质为主,优质动物蛋白为辅的优质双蛋白食品。因此,大力开发双蛋白食品是基于国情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市场上双蛋白类产品种类较少,还不能满足群众对健康和营养的消费需求

目前,国内外在双蛋白奶制品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内针对双蛋白产品的开发与研究逐渐增多。吴祖[2]通过双蛋白概念的提出概述大豆牛奶双蛋白奶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进展并对大豆牛奶双蛋白奶的营养价值进行详细阐述;罗薇等[3]阐述了大豆分离蛋白在乳制品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在奶粉酸奶冰淇淋液态奶和乳饮料等产品中应用的现状;魏亚歌[4]以纯牛乳和大豆蛋白组成的混合乳为基质,从6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了两株适宜于双蛋白干酪生产的菌株,并对双蛋白干酪加工品质及成熟期理化指标进行了详细研究;刘安让[5]对菌种的选择和发酵时间做了不同试验,将大豆分离蛋白添加牛乳研制出了混合发酵性双蛋白酸奶郑立红[6]等人将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液替代部分牛奶制备发酵酸奶并对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王银安[7]等人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在酸性乳饮料应用过程中对产品组织状态的影响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在应用过程中的最佳操作工艺条件。国外针对双蛋白食品的开发也取得较大进展。例如,美国年开发的以大豆蛋白为基料的奶类新品在50种以上,欧洲市场以大豆蛋白为基料的双蛋白奶、酸奶和甜品日益增多,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欧美市场还纷纷推出豆奶与牛奶或乳清蛋白相结合的“双蛋白”奶以及豆基婴儿配方奶粉,并将大豆蛋白用于冰淇淋、巧克力及婴儿食品、汉堡包等制品。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具有保健功能的大豆酸奶十分流行,它综合了大豆、牛奶、酸奶的优点。葡萄牙也推出了大豆与牛奶各占50%的奶制品,其蛋白质含量约为3.2%。由此可见,双蛋白产品已逐渐成为各国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在双蛋白食品研发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就是豆腥味的去除。大豆脱腥的方法大都是在钝化脂肪氧化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技术法遮掩法等[8]Blagden[9]研究发现,经过乳酸杆菌和链球菌的发酵作用能完全除去豆乳中导致产生豆腥味的乙醛李新华等[10]人通过筛选优良的乳酸菌及菌株复配,获得组织状态好、无豆腥味的发酵豆浆。由此可见,乳酸菌发酵在豆乳的脱腥问题解决上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如何将大豆蛋白的豆香味和牛奶的奶香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常规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食用香精对双蛋白营养乳的香气进行调配,使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两种风味的结合自然而不突兀。但这样做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香精尚无良好生产规范合理的标签标准、如何进行卫生的管理等等。因此,天然、无害的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乳酸菌发酵乳和牛乳香味转化、融合及提升提供了一个潜在的不错选择

通过对国内外双蛋白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双蛋白产品均涉及到乳酸菌的添加使用。已有许多研究报道指出利用乳酸菌发酵豆浆及牛奶,对人类有相当大的益处[11,12]。经乳酸菌发酵后的豆浆既保留了其营养成分,同时也减少了胀气因子的存在,明显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且大豆异黄酮等功能成分也会有所增加[13];此外还能产生一系列生理活性物质,如短链脂肪酸、B族维生素、胞外多糖等功能成分[14]但同时也存在着产品质地和风味不佳的问题。牛奶经乳酸菌发酵能够减少乳糖不耐症的发生,其风味和营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本研究正是在前人的这些研究基础之上,以豆和牛为混合发酵基质利用自分离的植物源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菌株——保加利亚乳杆菌H-3进行豆乳发酵和产品质地改良酸奶生产菌嗜热链球菌ST3进行牛乳发酵和产品风味改善,同时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协同凝胶从而开发一款富含活性乳酸菌的酸乳酪产品实现动植物蛋白优势互补与乳酸菌益生特性的完美结合。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功能性动植物双蛋白食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Emmert J L, Baker D H. Protein quality assessment of soy products [J]. Nutrition Research, 1995, 15(11): 1647-1656.

[2] 吴祖兴, 杨倩. 新型双蛋白奶产品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08, 33(10): 25-28. 

[3] 罗薇, 李晓东, 张福军, . 大豆分离蛋白在乳制品中的应用[J]. 中国乳品工业, 2007, 35(6): 62-64.

[4] 魏亚歌. 双蛋白干酪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D]. 吉林: 吉林大学, 2012.

[5] 刘安让, 赵亚萍, 左文成. 新型双蛋白酸奶的研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8 (5): 143-145.

[6] 郑立红, 张建才, 李春华, . 牛奶, 大豆蛋白复合酸奶的研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 34(4): 154-158.

[7] 王银安, 洪梓申, 胡德亮, . 酸性双蛋白乳饮料中大豆分离蛋白的预处理工艺[J]. 中国乳品工业, 2008, 36(3): 27-29.

[8] 李慧静, 周惠明, 朱科学, . 大豆异味去除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 33(2): 215-220.

[9] Blagden T D, Gilliland S E. Reduction of level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beany” flavor in soymilk by lactobacilli and streptococci [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5, 70(3): 186-189.

[10] 李新华, 许娜, 王安平. 豆浆乳酸菌发酵脱腥及在大豆冰淇淋中的应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12): 279-281.

[11] Farnworth E R, Mainville I, Desjardins M P, et al. Growth of probiotic bacteria and bifidobacteria in a soy yogurt formu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7, 116(1): 174-181.

[12] Champagne C P, Tompkins T A, Buckley N D, et al. Effect of fermentation by pure and mixed cultures of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and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on isoflavone and B-vitamin content of a fermented soy beverage [J]. Food Microbiology, 2010, 27(7): 968-972.

[13] Chien H L, Huang H Y, Chou C C. Transformation of isoflavone phytoestrogen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soymilk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bifidobacteria[J]. Food Microbiology, 2006, 23(8): 772-778.

[14] Wang Y C, Yu R C, Yang H Y, et al. Sugar and acid contents in soymilk fermented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alone or simultaneously with bifidobacteria[J]. Food Microbiology, 2003, 20(3): 333-338.

1 创新点

通过植物源高产粘乳酸菌菌株和酸奶生产菌协同发酵,生产具有良好感官品质的功能性双蛋白发酵食品。

2 项目特色

利用植物源高产粘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豆乳发酵和产品质地改良,酸奶生产菌嗜热链球菌进行牛乳发酵和产品风味改善,同时添加TG酶协同凝胶,解决目前发酵豆乳质地和风味不佳的技术难题。产品兼具植物-动物蛋白互补营养特征,以及凝固型酸奶酸爽细嫩的感官特性,富含活性益生菌,符合居民健康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2.1 菌种活化

将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甘油管分别接种于豆浆和牛奶中33活化两次备用。

2.2 基本工艺流程

原料---精选大豆---清洗---浸泡---去皮---磨浆---过滤(200目滤布)---根据要求添加不同比例的牛奶---添加蔗糖---煮沸灭菌---冷却接种并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简称TG---恒温发酵---4℃后熟---成品

2.3 基本工艺操作要点

大豆浸泡

选取优质大豆,清水冲洗后室温浸泡9 h浸泡时大豆和水的比例为1:3m/v)。

磨浆

去皮大豆按照一定的水豆比加水进行磨浆。

处理

生豆浆和牛奶混合后煮沸处理5 min左右。

添加蔗糖

双蛋白混合乳在煮沸灭菌过程中添加5%的蔗糖,一方面可为乳酸菌的生长提供一定碳源,另一方面起到较好的调味作用。

TG添加

TG可以催化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从而改善产品的弹性、持水性等功能特性。TG粉末用无菌水稀释酶活10 U/mL。按照需用量,在混合乳中加入TG稀释液即可。

接种

所用的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H-3发酵好的豆浆和用嗜热链球菌ST3发酵好的牛奶,所含乳酸菌活菌数均达到108 cfu/g以上按照所需比例和接种量进行接种。

2.4 酸度测定

准确称取5.00 g后熟后的酸乳酪成品,采用匀浆器将样品捣碎匀浆后加入40 mL新煮沸放至常温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置于100 mL锥形瓶中,之后再加入2滴酚酞指示液,用标定过的浓度为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 s 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滴定过程中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乘以20即为酸度(oT)。

2.5 持水力粘度和硬度测定

样品的粘度采用旋转式粘度计进行测定持水力的测定采用高速离心法。即准确称量50 ml离心管空管质量(M0)。样品装入离心管内称取相应质量(M1),接着于4℃8000 g条件下离心15 min后弃上清,称取质量(M2),持水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持水力(%) = [1 - (M1 - M2) / (M1 - M0)] × 100

硬度采用质构仪进行分析。参数设置:测定模式:T.P.A 模式探头型号:p/50探头直径:D = 50 mm平头探头探头前速度:1 mm/s探头测量时速度:mm/s返回速度:5 mm/s探头移动距离30%触发力:5 g数据采集率:250PPS

2.6 感官评定

感官评定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10名以上教师和学生进行,感官评定打分表见表1各项最高分25分,共计100分。最终评分为所有打分平均值。

1 感官评定打分表

2.7 单因素试验

   以感官评定得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水豆比豆浆与牛奶添加比例发酵温度、接种量菌种比例等因素对酸乳酪发酵的影响。

2.7.1 水豆比对双蛋白酸乳酪发酵的影响

选取牛乳豆乳比例1:1发酵温度33接种量2%菌种比例H-3:ST3 = 1:1v/vTG用量为0.1 U/ml,蔗糖添加量为5%m/v),考察水豆比6:17:18:19:110:111:1对酸乳酪凝乳时间持水力、粘度、硬度、酸度及感官评定的影响。以感官评定得分为指标确定最佳水豆比。

2.7.2 牛乳豆乳添加比例对双蛋白酸乳酪发酵的影响

考察牛奶豆浆添加比例(3:74:65:56:47:38:2对酸乳酪凝乳时间持水力、粘度、硬度、酸度及感官特性的影响。以感官评定得分为指标确定最佳添加比例。

2.7.3 发酵温度对双蛋白酸乳酪发酵的影响

考察发酵温度293133353739对酸乳酪凝乳时间持水力、粘度、硬度、酸度及感官特性的影响。以感官评定得分为指标确定最佳发酵温度。

2.7.4 接种量对双蛋白酸乳酪发酵的影响

考察接种量1%2%3%4%5%6%对酸乳酪凝乳时间持水力、粘度、硬度、酸度及感官特性的影响。以感官评定得分为指标确定最佳接种量。

2.7.5 菌种比例对双蛋白酸乳酪发酵的影响

考察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菌种比例1:31:21:12:13:14:1对酸乳酪凝乳时间持水力、粘度、硬度、酸度及感官特性的影响。以感官评定得分为指标确定最佳菌种比例。

2.8 正交试验

以发酵温度、接种量、菌种比例和豆浆牛奶比例为试验因素,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因素取值范围以感官分为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建立酸乳酪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2.9 双蛋白酸乳酪理化分析

2.9.1主要成分分析

水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直接干燥法;粗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粗脂肪含量的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灰分含量的测定采用基准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2.9.2 乳酸菌活菌数计数

无菌25 g酸乳酪样品,加入225 mL菌生理盐水匀浆。匀浆液稀释至合适梯度采用MRS倾注平板法计数结果以cfu/g表示。具体操作参照国标GB/T 4789.35-2010执行。

2.9.3 持水力粘度和硬度的测定

具体方法参考2.5

2.9.4 风味物质的测定

釆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GC-MS相结合技术酸乳酪原料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和比较

2.10 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

2.10.1 胞外多糖

将酸乳酪4℃10000 g条件下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通过三氯乙酸(TCA脱除蛋白质、乙醇沉淀去离子水重溶和透析等步骤获得多糖粗提并采用苯酚-硫酸法多糖含量进行测定。

2.10.2 10 kDa以下肽含量

准确称取200 mg酸乳酪和原料乳冻干粉,加入10 mL pH 9.0 硼酸-氢氧化钠缓冲液,于28℃120 r/min摇床中提取1 h,再以4°C10000 g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定容至10 mL即为蛋白提取液2 ml上述提取液转移至Millipore超滤管截留分子量为10 kDa中,46000 rpm/min条件下离心30 min制备渗透液备用

反应液的配制:200 mg SDS7.62 g四硼酸钠用150 mL双蒸水完全溶解,用4 mL乙醇溶解160 mg 邻苯二甲醛(OPA,倒入其中摇匀,再加入176 mg DTT400 μL β-巯基乙醇,用双蒸水定容至200 mLOPA反应剂(避光保存,现配现用)。

吸取50 μL渗透液与2 mL OPA试剂反应,在室温下反应2 min。测波长340 nm处的吸光度值。用蒸馏水代替样品滤液与OPA反应,作为空白对照。以胰酪蛋白胨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肽含量(mg/mL)。

2.10.3 ACE抑制活性

准确称取40 mg原料乳和酸乳酪冻干粉,用0.1 mol/L pH 8.3的硼酸-硼砂缓冲液振荡提取1 h,再以4°C10000 g条件离心15 min,取上清。将上清液用0.45 μm水系滤膜过滤,冻存于-18°C冰箱中。按照表2添加各试剂,振荡混匀后放入37°C摇床,120 r/min反应30 min,加入85 μL浓度为1 mol/L的盐酸终止反应,过0.45 μm水系滤膜后待测。

2  ACE抑制反应的体系


HPLC条件为,分析柱:C18色谱柱(12.5 × 4.6 mm5 μm,柱温25°C);流动相:50%V/V)甲醇水溶液(含0.1% TFA);流速:0.8 mL/min,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228 nm;进样量:20 μL。按下列公式计算:

ACE 抑制活性%= Ac-As)/(Ac-Ab) × 100

通过测定马尿酸(HA)的吸光度值来计算ACE抑制活性。式中Ac为阳性对照的峰面积;Ab为阴性对照的峰面积;As为样品的峰面积。

2.10.4 抗氧化活性

酸乳酪4℃10000 g条件下离心15 min依据文献和试剂盒说明书对上清液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力(FRAP进行分析。

2.11 贮藏期试验

   分别测定贮存21 d单数天4冷藏品的品质指标,用于保藏期的确定。pH酸度感官评分、乳酸菌活菌数持水力的测定参考理化分析部分;质构特性采用质构仪按照2.5部分参数设置进行分析。酸乳酪属于半固态食品,表征半固体食品的质构参数有硬度、弹性、脆度、胶粘性、内聚性。由于该产品含水量大,不宜选用脆度作为其质构的评价指标,所以选用硬度、胶粘性、内聚性和回弹性来反映酸乳酪质构特性;品的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总数依据GB 4789.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进行检验和计数

3 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优良发酵剂协同发酵及双蛋白复配,解决发酵豆乳质地和风味不佳的技术难题,以及我国居民物蛋白摄入结构失衡问题

4 预期成果

1研发一款功能性双菌双蛋白酸乳酪产品

2发表研究性学术论文1

3提交研究技术报告1

4培养本科生5

2022.05-2022.09        建立发酵工艺条件;

2022.10-2022.11        测定产品理化性质

2022.12-2023.03        分析产品功能成分生物活性发表学术论文1篇;

      2023.04-2023.05   分析产品贮藏期品质及项目结题。

目前,我们已经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别在豆乳牛奶及混合中的生长曲线进行了研究。双菌同时接种于混合乳中进行发酵,TG的共同作用下大约h就可凝乳。微生物生长情况1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接种后的5 h内,混合生长时嗜热链球菌活菌数目明显大于单菌生长,保加利亚乳杆菌活菌数和单菌生长时基本持平,说明混合基质以及混合培养模式比较适合两种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也验证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之间存在互生关系。


同时进行了初步的产品制作试验,在接种量3%、菌种比例1:1、水豆比8:1、牛乳豆乳比1:1蔗糖添加量5%m/vTG用量0.1 U/ml发酵温度33℃条件下,酸乳酪的凝乳时间为5 h。此时得到的酸乳酪色泽为浅白色表面光滑无气孔、无明显乳清析出,质地粘稠,具有一定凝胶强度,口感细腻光滑,豆香味和奶香味较协调、略带酸味

   项目指导老师所在团队实验室具备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培养箱、高速冷冻离心机、旋转蒸发仪、真空冷冻干燥机等项目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目前缺少的仪器主要为风味分析所需的顶空-固相微萃取装置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已联系到相关检测机构,可随时送样分析。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0.00 0.00 0.00
1. 业务费 0.00 0.00 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0.00 0.00 0.00
(4)文献检索费 0.00 0.00 0.00
(5)论文出版费 0.00 0.00 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0.00 0.00 0.00

项目附件

  • 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书-20220612.pdf
    下载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