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雄性核不育遗传鉴定及生理生化分析

申报人:孔子豪 申报日期:2022-06-18

基本情况

2022
玉米雄性核不育遗传鉴定及生理生化分析 盲选
创新训练项目
农学
植物生产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二年期
本项目以7024雄性核不育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不育表型分析,构建不同遗传背景F1、F2及BC1F1群体,鉴定后代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例,从而确定该突变体的遗传特点;利用临时装片及石蜡切片鉴定该突变体细胞败育时期;测定核不育突变体与可育株各发育时期叶片及雄穗生理生化指标,为后续该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

无。

A. 黑龙江省科技部青年基金项目,QC2015029,玉米苗期盐胁迫下DNA甲基化修饰变化的研究,2015/08-2018/07,5万元,结题,主持。

B. 黑龙江省博士后启动基金项目,LBH-Q18101,CRISPR/ Cas9系统介导玉米ROS1基因编辑及表观遗传调控分析,2019/01-2020/12,10万元,结题,主持。

C.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青年创新人才项目,2041010053,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调控玉米耐盐应答基因的研究,2018/01-2019/12,6万元,在研,主持。

D. 一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鉴定及遗传分析,校博士启动项目,2013-2015,5万元,结题,主持。

同意。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孔子豪 农学院 农学(创新人才班) 2020 田间育性调查、数据分析、论文撰写
宣航 农学院 植物生产类0901-I 2020 田间育性调查及取材
孙心玉 农学院 植物生产类0901-I 2020 田间取样及指标测定
李琳辉 农学院 植物生产类0901-I 2020 石蜡切片
燕洪利 农学院 植物生产类0901-I 2020 测定生理生化指标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孙丽芳 农学院

立项依据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代表性的作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玉米制种基地劳动力紧张,去雄延误等问题出现。然而,玉米雄性不育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节省大量人工去雄、降低种子成本,而且可减少因去雄不净所造成种子混杂,而提高种子纯度。因此,本项目以田间发现的7024雄性核不育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不育表型观察、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的鉴定,初探7024雄性核不育突变体的败育机理,为后续该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

 7024雄性不育突变体遗传分析

a. 雄性败育表型鉴定

从植株散粉初期至结束每天进行单株育性调查,记录植株散粉情况;在植株散粉期从雄穗中部随机剥取花药,观察花药颜色,用游标卡尺测量10个花药的长度和宽度,比较不育株间差异;将花药放置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花药沿横轴切断,挤出花粉粒1%I2-KI 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的可染性,分析花粉活力情况。

b. 构建不同遗传背景育性分离群体

2022年组配7024(不育)×Mo17Ht7024(不育)×B737024(不育)×17-703不同遗传背景杂交组合;2022年冬季海南育种基地播种各杂交组合F1世代,自交获得F2代分离群体,并以7024不育系为母本回交获得BC1F1世代分离群体;2023年安达育种基地观察F2BC1F1分离群体可育与不育植株数,利用卡方检验计算分离比例,从而确定7024雄性败育突变体的败育类型及基因调控对数。

 细胞学败育时期鉴定

a. 临时装片观察方法

在抽穗季节,用手摸花序部分,如感到松软,即用刀在喇叭口纵切一刀,取出数条花序分支,如果主穗先端小穗颖长达到3-4mm时取样,单株挂牌,每隔1d取主穗中部小穗。所取小穗置FAA固定液中固定24h后,于FAA(4℃)长期保存备用。选取固定后2-3mm长的花药压片,用解剖刀横断花药,挤出花药药室内细胞,经过醋酸洋红染色,数码显微镜(BA 2100 igital)下观察游离细胞的形态,并照相。

b. 石蜡切片观察

从大喇叭口期至雄穗发育完成,对供试材料每日取样,选出各个时期的可育株雄花和不育株雄花,从茎中部横切幼嫩的雄穗,剥取新鲜花药,经FAA固定液固定,经固定后的花药分别用30%50%70%85%95%乙醇逐级脱水,1/52/53/54/5二甲苯和纯二甲苯透明,逐级浸蜡透蜡之后用纯蜡包埋,用切片机切片,横切片厚度为8μm,用明胶粘片,干燥后进行脱蜡、透明,晾干后加一滴树胶进行封藏,用Olympus.BH显微镜观察照相。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7024群体中可育与不育植株为分析对象,于不同时期取样测定胜利生化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营养生长期:苗期叶片(三叶一心期幼苗)、拔节期叶片、抽雄期雄穗功能叶片和散粉期雄穗功能叶片。各时期取样至少混合5株叶片,低温保存备用。

雄穗发育期:花药刚开始发育、穗长不超过10cm为时期1,花药发育完全、雄穗刚要抽出为时期2、雄穗完全抽出但没散粉为时期3,散粉期为时期4剥取4个时期雄穗花药,至少混合10株取样,低温保存备用。

以上每个取样点均设置3次生物学重复。

采用NBT光还原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AsA法测定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二醛(MDA含量;蒽酮法测可溶性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可溶性蛋白含量;酸性茚三酮法定脯氨酸含量。

玉米(Zea mays)雌雄同株,杂种优势利用典型的代表性作物[1]然而杂种优势利用制种过程,母本的花粉会严重影响种子的纯度,那么去雄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去雄不仅耗时、耗力且降低杂交种子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利用雄性不育系是扩大玉米杂交育种规模的理想选择。植物雄性不育是指雄性器官不能正常发育,但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可以与其他有功能的雄配子受精结实,且雄性不育能够稳定遗传的现象[2]。导致雄性不育现象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如基因漂移、基因突变、光照周期及温度的改变等[3]。雄性不育按照遗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2细胞核雄性不育(genic male sterility, GMS)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其中细胞核雄性不育还分为显性核不育、隐核不育以及光温敏核不育玉米的CMS应用非常广泛,据Darrah等报道,1979年美国利用各类CMS系配制的杂交种占种子生产量的17.5%其中T1.3%C14.1%S2.1%1984年种子生产量11.6%,其中C8.3%S3.3%[4]中国农业大学采用掺和法对豫玉22号的不育胞质杂交种进行推广利用,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推广面积[5]其中2003年,制种面积达866.67 hm2,可供16.67hm2生产使用,累计推广面积约573hm2[6,7]尽管迄今已发现约100 多种玉米CMS 材料,但是受小斑病菌专化侵染和雄花育性不稳定的影响,且“三系”配套增加制种成本,导致能在生产上应用的并不多。然而,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不受恢复基因的限制,且没有细胞质不育基因的不利性状,应用潜力较大目前,已经发现并命名的玉米核不育基因有200多个[8],但仅有少数的几个基因得到克隆,如:ms8[9]ms9[10]ms22/msca1[11,12]ms23[13]ms26[14]ms32[15]Ms44[16]ms45[17]apv1[18]ipe1[19]macl[20]ocl4 [21]

前人对玉米雄性不育系遗传分析做了大量研究。如,张欢欢[22]等将晋玉1A×7-2、晋玉1A×G155和晋玉1A×7-2无叶舌获得F1代植株分别自交,并通过调查F2代群体散粉期单株雄穗的开花、散粉情况的方式来进行遗传群体的育性分析;朱永卉[23]通过构建不同的( ms39×Mo17)回交群体、(ms39×B73) F2分离及回交群体对ms39定位结果进行验证;康丹[24]通过构建ms2×B73 F2分离群体ms2×PH4CV F2分离群体以及ms2×B73 F3分离群体来对ms2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柳双双[25]通过调查ms30 ×7-2 ms30 ×58F2分离群体育性比例来进行玉米核不育突变体ms30的遗传分析通过以上研究发现,选用不同的遗传背景来鉴定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遗传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不同雄性不育突变体的败育类型和特征不尽相同,掌握花药败育发生的确切时期、部位和特征是深入研究雄性不育机制的基础,将有助于更好地用于农业生产。研究发现,Wang[26]利用苏木精醋酸洋红对玉米雄性不育突变ms8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观察发现,该突变体花粉母细胞形态呈不规则状,在二分体时期就已败育解体;樊建青等[27]以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为材料,采用卡宝品红染色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发现,不育环境下的BS36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表现出染色体散乱排列、分离不同步以及细胞质不完全分裂、细胞板不平整、子细胞大小不一等特征,认为这些异常可能是造成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何金华[28]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细胞微管,PI 染色观察发现同源四倍体水稻微管组织的异常可能与染色体的行为异常存在一定的关联,两者共同影响花粉发育,导致其育性偏低。对于成熟花粉育性和活力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花粉萌发测定法、TTC法、I2-KI染色法和Alexander染色法[29]等,这些方法对多数植物花粉育性都能有效鉴别,但基于操作简单方便,通常会选用后面两种方法。Alexander 试剂染色后,可育花粉呈红色,而败育的花粉染色反应呈现绿色。玉米花粉富含淀粉,不育花粉不积累或积累较少淀粉,用I2-KI染色不着色或是染色浅,可育花粉染色成棕黑色。

为了探究玉米雄性不育系的生理生化特征,前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基础。汪燕[30]研究发现,与可育株K305F相比不育株K305ms雄花发育过程中花药与颖壳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而P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张勤[31]等发现不育株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总是低于同期可育株,并且不育株叶片中的MDAH2O2含量、O2-产生速率高于同期可育株说明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低、活性氧积累多可能是引起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不育株叶片中的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低于同时期的可育株,特别是在雄穗发育初期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可育株说明光合效率低及营养物质缺乏可能会导致雄穗发育异常。周国昌[32]研究发现,造成K932MS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育花药中营养物质的严重不足同时不育花药的CATSOD活性降低、POD活性升高不利于花药的正常生长发育。以上研究说明,玉米细胞雄性不育可能与花药发育过程中物质代谢营养缺乏、抗氧化系统异常、光合效率低等有关。那么,弄清玉米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特征对于研究玉米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机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项目拟利用玉米自交系7024雄性核不育系研究对象,利用不同遗传背景材料组配杂交组合,分析后代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例,从而确定该材料的不育性及基因调控对数;利用临时装片及石蜡切片鉴定不育系的败育时期;测定7024不育株和可育株各生育时期叶片及雄穗生理生化指标,为后续该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源, 林彦萍. 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OL]. 分子植物育种:  1-17

[2] 田士可, 秦心儿, 张文亮,.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i-ms-3的遗传分析及分子鉴定[J]. 作物学报, 2020, 46(12): 1991-1996.

[3] 马冲, 张春庆, 陈举林, .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1): 163-164+232.

[4] Darrah LL, Zuber MS. 1985 United States farm maize germplasm base and commercial breeding strategies [J]. 1986, 26(6): 1109–1113.

[5] 侯玮, 陈举林, 王国胜, .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应用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1): 64–66.

[6] 石明亮, 陈国清, 彭长俊, . 玉米雄性不育类型、遗传机理及育种利用方法研究动态[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3, 20(1): 21–27.

[7] 马春红, 李九云, 翟彩霞,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研究进展及分析[J].玉米科学,2006(01):46-49.

[8] Timofejeva L, Skibbe DS, Lee S, et al. Cyt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llelism testing of anther development almutants identified in a screen of maize male sterile lines. G3: Genes, Genomes[J]. Genetics. 2013, 3(2): 231-249.

[9] Wang DX, Skibbe DS and Walbot V. Maize Male sterile 8 (Ms8), a putative β-l,3-galactosyltransferase, modulates cell division, expa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during early maize anther development[J]. Plant Reproduction. 2013, 26(4): 329-338.

[10] Albertsen M, Fox T, Leonard A, et al. Cloning and use of the ms9 gene from maize[J]. US patent US20160024520A1. 2016.

[11] Albertsen MC, Fox T, Trimnell M, et al. Msca1 nucleotide sequences impacting plant male fertility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 US patent US20090038027A1.2009.

[12] Chaubal R, Anderson JR, Trimnell MR, et al. The transformation of anthers in the msca1 mutant of maize [J]. Planta. 2003, 216(5): 778-788.

[13] Nan GL, Zhai J, Arikit S, et al. MS23, a master basic helix-loop-helix factor, regulates the spec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apetum in maize [J]. Development, 2017, 144(1): 163-172.

[14] Djukanovic V, Smith J, Lowe K, et al. Male-sterile maize plants produced by targeted mutagenesis of the cytochrome P450-like gene (MS26) using a re-designed I-CreI homing endonuclease[J]. Plant Joumal, 2013, 76(5):  888-899.

[15] Moon J, Skibbe D, Timofejeva L, et al. Regulation of cell divisions and differentiation by MALE STERILITY32 is required for anther development in maize [J]. Plant Journal.2013, 76(4): 592-602.

[16] Fox T, DeBruin J, Haug Collet K, et al. A single point mutation in Ms44 results in dominant male sterility and improves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maize.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J]. 2017, 15(8): 942-952.

[17] Cigan AM, Unger E, Xu RJ, et al. Phenotypic complementation of ms45 maize requires tapetal expression of MS45[J]. 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 2001, 14(3): 135-142.

[18] Somaratne Y, Tian Y, Zhang H, et al. ABNORMAL POLLEN VACUOLATION1 (APV1) is required for male fertility by contributing to anther cuticle and pollen exine formation in maize[J]. Plant Joumnal. 2017, 90(1): 96-110.

[19] Chen X, Zhang H, Sun H, et al. IRREGULAR POLLEN EXINE1 Is a Novel Factor in Anther Cuticle and Pollen Exine Formation [J]. Plant Physiology. 2017, 173(1): 307-325.

[20] Wang CJ, Nan GL, Kelliber T, et al. Maize multiple archesporial cells1 (mac1), an ortholog of rice TDL1A, modula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dentity in early anther development [J]. Development. 2012, 139(14): 2594-2603.

[21] Vemnoud V, Laigle G, Rozier F, et al. The HD-ZIP IV transcription factor OCL4 is necessary for trichome patterning and anther development in maize [J]. Plant Journal. 2009, 59(6): 883-894.

[22] 张欢欢,崔贵梅,王长彪, .玉米雄性不育系晋玉1A的选育及其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1): 4322-4332.

[23] 朱永卉. 玉米雄性不育基因ms39精细定位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遗传转化[D]. 四川农业大学,2018.

[24] 康丹. 玉米ms2雄性不育突变体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25] 柳双双. 玉米雄性核不育基因ms30的遗传分析及精细定位[D].湖南农业大学, 2017.

[26] Wang D X, Oses-Prieto J A, Li K H, et al. The male sterile 8 mutation of maize disrupts the temporal progression of the transcriptome and results in the mis-regulation of metabolic functions [J]. Plant J, 2010: 63(6): 939-951.

[27] 樊建青, 张立平,赵昌平,等.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BS36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1, 33(6) 622-628.

[28] 何金华, 程杏安, 陈志雄,等. 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微管骨架组织和结构变化[J]. 作物学报,  2010, 36(10): 1777-1785.

[29] Alexander M P. Differential staining of aborted and nonaborted pollen [J]. Stain Technology, 1969, 44: 117-122.

[30] 汪燕, 石海春, 余学杰, . 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K305ms的生理生化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2018,30(08): 1281-1287.

[31] 张勤, 金圣浩, 方芳,. 玉米光温敏雄性不育系CB1208-82的生理生化代谢研究[J]. 玉米科学, 2019, 27(03): 48-53.

[32] 周国昌, 石海春, 余学杰, . 玉米雄性不育K932MS不育株和可育株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研究[J]. 玉米科学, 2018, 26(03): 6-11.

利用遗传学、细胞学方法确定7024雄性核不育败育类型及基因调控对数

分析雄性不育突变体及可育植株间生理生化差异,为后续理解该突变体的败育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1.技术路线

2.拟解决的问题

1)鉴定7024雄性核不育系败育生物学和细胞学特征;

27024雄性核不育系的机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一份

2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

20225-6月:完成田间种植及出苗情况调查

20227-8月:完成各生育期叶片和花药的取样及杂交授粉工作

20229-10月:完成生理指标测定

202211-12月:完成花粉败育时期的鉴定;

20231-4月:完成论文的撰写;

20235-6月:完成分离群体的播种;

20237-8月:完成田间分离群体的可育与不育的鉴定工作。

20239-10月: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

本课题组2015年田间鉴定发现自交系7024种植群体中有不育植株,可育与不育比例基本符合11的比例,然后每年均用可育株给不育株授粉,目前已稳定保持该不育材料5-6个世代,基本判定该不育系为隐性核不育。可育植株花药饱满、呈黄绿色,不育植株花药颜色暗黄、干瘪、不开裂(图1,游标卡尺检测后发现不育花药长度仅为可育花药的76%(图2)。通过I2-KI染色后,可观察到可育株花粉粒94%以上可染不育株的花药I2-KI染色后找不到花粉粒,说明不育系花药内没有花粉粒,败育彻底( 3)。


           图 1可育株不育株的雄穗比较


            图 2可育株不育株的花药形态的比较

                注:A:可育株B不育株

       图 3  可育株花粉粒的 I2-KI 染色鉴定

本项目提出的所有研究内容都是建立在以往的研究工作基础之上,实验需要的所有条件都已具备。项目组成员已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熟练掌握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如石蜡切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这是本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但由于工作量较大,还需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来完善试验。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10000.00 5000.00 5000.00
1. 业务费 3000.00 0.00 30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0.00 0.00 0.00
(4)文献检索费 0.00 0.00 0.00
(5)论文出版费 3000.00 0.00 30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7000.00 5000.00 2000.00

项目附件

  • A类+玉米雄性核不育遗传鉴定及生理生化分析+孙丽芳_20220619195707.pdf
    下载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