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酚-PLGA纳米粒调节Th17/Treg平衡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研究

申报人:李爽 申报日期:2022-06-18

基本情况

2022
大黄酚-PLGA纳米粒调节Th17/Treg平衡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研究 盲选
创新训练项目
工学
生物医学工程类
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一年期
肠黏膜免疫是动物体抗病首道防线,大黄酚具有潜在的调节Th17/Treg平衡的作用。本研究制备大黄酚-PLGA纳米粒,同时以小鼠为模式动物,依据成熟DCs表面特征因子,通过测定肠道组织形态、肠黏膜免疫细胞因子等,借助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平台,筛选产生效用靶点,阐明大黄酚通过调控调节Th17/Treg平衡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免疫保护机制,为大黄酚-PLGA纳米粒作为新型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2020年加入实验室,参与发表文章1篇。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省青年创新人才项目、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农垦总局指导项目、大庆市指导项目各1项
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大创项目研究的整体思路以及团队的分工合作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李爽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制药工程(化药方向) 2018 负责任务分配,指挥项目总体实施
杨赛楠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制药工程(化药方向) 2019 肠粘膜免疫相关指标检测
王艳萍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制药工程(化药方向) 2019 PLGA纳米粒制备优化
唐思文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制药工程(化药方向) 2019 树突状细胞成熟能力检测
闫娜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制药工程(中药方向) 2020 小鼠模型的建立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宋博翠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立项依据

肠黏膜免疫是动物体抗病首道防线,起专职抗原递呈的树突状细胞(DCs)及其下游的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失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黄酚具有潜在的调节Th17/Treg平衡的作用,但其影响肠黏膜免疫功能机制的研究尚未明确。本研究选择中药单体大黄酚作为增强肠黏膜免疫药物的研究对象,考虑其自身不稳定等特点将其制作成大黄酚-PLGA纳米粒,靶向研究其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对肠黏膜免疫的形态学和功能学影响、对黏膜免疫机制的调节等基础研究,探讨其对肠黏膜免疫屏障保护作用机制。

(1)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大黄酚-PLGA纳米粒,运用响应面法优选出大黄酚-PLGA纳米粒的最佳制备条件,确定最优制备条件组合。

(2)将小鼠进行分组,采用环磷酰胺作为诱导剂,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CTX诱导的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小鼠模型,并对其相应指标进行检测。

(3)探究了大黄酚-PLGA纳米粒对CTX诱导的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小鼠模型树突状细胞的摄取能力,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以及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大黄酚-PLGA纳米粒对模型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和活化的影响。

(4)以DCs表面的Toll样受体为靶位,寻找激活树突细胞成熟功能相关的TLRs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上的蛋白,确定大黄酚-PLGA纳米粒促树突细胞成熟的效应靶点。

(5)检测大黄酚-PLGA纳米粒对模型小鼠肠黏膜组织中Th17和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脏器指数,血常规指标、血清抗体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肠组织形态病理、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确证大黄酚-PLGA纳米粒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6)通过检测肠道上皮细胞黏附蛋白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ZO家族、Claudin、Occludin和Cingulin的蛋白表达变化,阐明大黄酚-PLGA纳米粒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与修复肠上皮紧密连接的关系。

肠道是畜禽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道黏膜是畜禽肠道与营养物质、微生物以及外来病原直接接触的肠道表皮,肠道黏膜屏障由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以及微生物屏障共同构成,肠道的四大屏障共同完整性地维持动物体肠道的稳态以及机体的健康[1-3]。其中,肠黏膜免疫屏障是机体抗病首道防线,由肠道相关淋巴样组 织(GALT)、分泌型抗体、肠系膜淋巴结(ETC)构成,GALT可产生IgA,IgA可与抗原物质形成IgA抗原复合物。后者能与M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抗原被转移到固有层,然后呈递给树突状细胞[4, 5]。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损伤后通透性增加,小肠上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降低了肠道绒毛高度,加深了肠道隐窝深度,使肠道形态损伤,从而严重影响畜禽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直接影响畜禽的生长性能,使畜禽养殖业受到极大损失。

近年研究发现,肠道黏膜区域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层、派伊尔氏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定居的免疫细胞群体与外周免疫器官中对应的免疫细胞差异显著[6-8];除有大量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定居外,肠道区域内的DCs细胞也表现出与外周免疫器官中DCs细胞明显不同的表型与功能,呈现出其独特的肠道区域DCs细胞亚群特性。黏膜部位的DCs主要是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进入到肠道黏膜部位分化而来[9, 10]。当病原侵入黏膜部位时,黏膜部位DCs快速识别、摄取、加工处理病原,然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并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分化为效应细胞,进而清除病原[11, 12]。肠道DCs遍布于固有层绒毛、肠道淋巴组织如派氏结PP、孤立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在摄取、处理并将肠腔和外周自身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经典的Th1/Th2构架失衡理论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不断受到新的学说与理论的挑战。人们发现增强Th1应答并不能减轻Th2介导的变应性炎症反应。这表明免疫系统损伤的发病机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Th1/Th2的比例失调,而很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机制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3, 14]。Th17细胞是独立于Th1 和Th2细胞之外的第三类效应T细胞亚群,参与了机体炎症反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节。Treg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两大功能,是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的重要组成部分[15, 16]。在对抗过敏原时,在平衡免疫反应以维持外周耐受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们可以抑制以Th1或Th2为表型的炎症反应中的效应T细胞[17, 18]。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功能上相互拮抗,保持动态平衡,维持机体免疫状态的相对稳定。当Th17细胞与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会引起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

我国是天然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同时中医理论历史悠久,尤其近年来,天然来源的药物研发发展迅速,因其疗效确切、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更是成为国内外开发新药的理想选择。大黄酚(Chrysophanol),是从中药大黄的根中提取的一种蒽醌类化合物,橙黄色片状体、金黄色六方形片晶或单斜形结晶,分子式为C15H10O4,分子质量为254.23。大黄酚不溶于水,极微溶于石油醚,略溶于冷乙醇,易溶于沸乙醇,溶于氯仿、苯、乙醚、丙酮,冰醋酸等[19, 20]。目前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大黄酚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幽门螺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够通过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通过抑制脑过氧化脂质生成,发挥抗衰老的作用;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治疗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还具有促进止血、使肌肉麻痹、促进神经兴奋等作用,但大黄酚对免疫系统作用的研究却未见报道[21-24]。本实验室在前期免疫调节药物的筛选中发现,大黄酚具有潜在的免疫增强作用。但大黄酚性质不稳定,见光易氧化分解,并且对胃有刺激作用,因此限制了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纳米粒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可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变药物动力学性质,有效减少用药量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纳米粒容易穿过组织间隙,在组织和细胞中长期驻留并缓慢释放药物。聚乳酸-轻基乙酸共聚物(PLGA)也称聚乙丙交酯,PLGA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PLGA纳米粒具有易于被吞噬细胞摄取,通过在颗粒表面吸附相应的配体可定位到特定的组织或器官等优点,现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为药用辅料[25-28]。目前已有多种药物以PLGA为骨架制备成生物可降解微球,用于药物的缓释和控释,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方方面面。PLGA载药微球释放药物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由扩散控制的突然释放,第二阶段药物的扩散释放由于纳米粒的溶蚀而发生,最后是由于纳米粒降解和药物扩散而发生的第二次突然释放。其控释机制在于,当药物包载于PLGA后,纳米粒在降解过程中,其表面会形成微孔,使得药物从纳米粒微孔中逐渐释出[29-30]。PLGA纳米粒的特色是可以在数周乃至数月时间内以一定速率释放药物,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减少用药量,提高疗效以及提高机体顺应性等。因此,PLGA纳米控释和缓释系统尤其适用于大黄酚等这类半衰期比较短或生物利用度较低的药物。

本研究利用PLGA纳米粒的载药作用,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将大黄酚制备成新型免疫增强剂,即大黄酚-PLGA纳米粒,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并在优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基础上,制备大黄酚-PLGA纳米粒用于体内试验。在试验中,我们建立了CTX诱导的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小鼠为模式动物,依据成熟DCs表面特征因子,通过测定肠道组织形态、肠黏膜免疫细胞因子、肠上皮细胞粘附连接蛋白、紧密连接蛋白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等,并借助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平台,筛选产生效用靶点,阐明大黄酚通过调控调节Th17/Treg平衡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免疫保护机制,为大黄酚-PLGA纳米粒作为新型中兽药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戴伟, 吴海兰, 赵明, 等. COPD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观察研究[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22, 29(01): 18-23.

[2]   Camilleri M, Lyle B J, Madsen K L, et al. Role for diet in normal gut barrier function: developing guidanc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food-labeling regulations.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019, 317(1): G17-G39.

[3]   Coufal S, Galanova N, Bajer L Y, et al.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ypes Differ i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Gut Barrier and in Specific Anti-Bacterial Response. Cells. 2019 , 8(7): 719.

[4]   Cai Z, Zhang W, Li M, et al. TGF-beta1 gene-modified,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delay the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y inducing CD4(+)Foxp3(+) regulatory T cells. Cell Mol Immunol. 2010 , 7(1): 35-43.

[5]   杨悦杰, 郑荣秀, 李颖, 等.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鼠树突状细胞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内吞途径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0, 38(6): 363-368.

[6]   彭众. 早期断奶对树突状细胞介导的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精氨酸对其的调节作用[D]. 扬州大学, 2019.

[10] Murakami K, Sasaki H, Nishiyama A, et al. A RUNX–CBFβ-driven enhancer directs the Irf8 dose-dependent lineage choice between DCs and monocytes[J]. Nature Immunology, 2021, 22(3): 1-13.

[11] Han F, Guo H, Wang L, et al. TSLP Produced by Aspergillus fumigatus-Stimulated DCs Promotes a Th17 Response Through the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 in Fungal Keratitis.[J].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2020, 61(14): 24-28.

[12] 周文旭, 吴晓燕, 施秉银, 等. BALB/C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鉴定[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2(02): 219-224.

[13] 许年凤, 章小华, 白露, 等. 肝硬化超声影像特点与患者肠黏膜炎性因子和Th1/Th2变化的关联[J]. 河北医药, 2020, 42(11): 1661-1664.

[14] 崔银雪. 致病性E.coli O1对犊牛肠黏膜免疫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15] 解莹. 酪酸梭菌通过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调控Th17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免疫机制研究[D]. 中国医科大学, 2020.

[16] 杨默媛, 安泽, 孙宇涵, 等.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泮托拉唑对UC患者炎性因子、肠黏膜功能及外周血Th17、CD4+CD25+ 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 20(20): 3965-3968+3906.

[17] 吴佳佳. “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肠Th17/Treg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18] 丁秀丽. 基于Treg/Th17细胞失衡探讨清温并用法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炎症反应的调控[D].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

[19] Prateeksha, Yusuf M A, Singh B N, et al. Chrysophanol: A Natural Anthraquinone with Multifaceted Biotherapeutic Potential. Biomolecules. 2019, 9(2): 68. 

[20] Chang S J, Huang S H, Lin Y J, et al. Antiviral activity of Rheum palmatum methanol extract and chrysophanol against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014, 37(9): 1117-23.

[21] Lee H S, Jeong G S. Chrysophanol Attenuates Manifestations of Immune Bowel Diseases by Regulation of Colorectal Cells and T Cells Activation In Vivo. Molecules. 2021, 26(6): 1682. 

[22] Lin F L, Lin C H, Ho J D, et al. The natural retinoprotectant chrysophanol attenuated photoreceptor cell apoptosis in an N-methyl-N-nitrosourea-induced mouse model of retinal degenaration[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41086.

[23] Lian Y, Xia X, Zhao H, et al. The potential of chrysophanol in protecting against high fat-induced cardiac injury through Nrf2-regulated anti-inflammation, anti-oxidant and anti-fibrosis in Nrf2 knockout mice[J]. Retour Au Numéro, 2017, 93: 1175-1189.

[24] 安畅, 张颖, 马阮昕, 等. 半夏有效成分大黄酚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 24(3): 160-165.

[25] Lu B, Lv X, Le Y. Chitosan-Modified PLGA Nanoparticles for Control-Released Drug Delivery. Polymers (Basel). 2019, 11(2): 304. 

[26] Lagreca E, Onesto V, Di Natale C,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ormulation of PLGA microparticles 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Prog Biomater. 2020, 9(4): 153-174.

[27] Park K, Skidmore S, Hadar J, et al. Injectable, long-acting PLGA formulations: Analyzing PLGA and understanding microparticle formation. J Control Release. 2019, 304: 125-134. 

[28] 沈俊楠, 姚文栋. 载白藜芦醇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1, 38(2): 167-172.

[29] Mahmood R, Masoud K A, Hamid R B, et al. In vitro bioactivity and corrosion of PLGA/hardystonite composite-coated magnesium-based nanocomposite for implant ap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21, 28(1): 168-178.

[30] 张晓千, 梁丽娜, 付金芳, 等. 厚朴酚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J]. 中成药, 2020, 42(10): 2550-2555.

(1)中药单体大黄酚制作成大黄酚-PLGA纳米粒,延长了半衰期,增加了稳定性,并改善了生物利用度。

(2)基于Th17/Treg细胞平衡理论,借助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平台,从分子水平阐明大黄酚-PLGA纳米粒对模型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


2022.05-2022.06   大黄酚-PLGA纳米粒 (CHRP)的制备和优化;

2022.07-2022.9   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小鼠模型;

2022.10-2022.12   CHRP促进模型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的研究;

2023.01-2023.03 CHRP对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

2023.04-2023.05  总结数据,撰写结题报告。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以大黄酚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已申请大庆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1项:大黄酚-PLGA纳米粒对CTX诱导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增强机制的研究,并已经结题。课题研究已在在小鼠模型中已经初步确定大黄酚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与本课题相关前期结果已发表相关文章2篇:①大黄酚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 031(006):66-71;②大黄酚-PLGA纳米粒对免疫低下小鼠淋巴细胞的免疫增强活性[J],医药卫生,2021.2: 17-18,20。

本项目已具备的前期研究结果如下:

①大黄酚-PLGA纳米粒(CHRP)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如图1所示,使用 ConA (0.5 mg·kg-1)或LPS(0.5 mg·kg-1)作为有丝分裂原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后,能够明显引起脾淋巴细胞增殖,而使用 CTX 的免疫抑制模型组能有效地缓解有丝分裂原 ConA 或LPS 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1)。ConA 组在使用 CHR 后发现,CHR 中剂量组(1 mg·kg-1)能够显著缓解 CTX 的免疫抑制反应(P<0.05),CHR 高剂量组(2 mg·kg-1)能够极其显著缓解 CTX 的免疫抑制反应 (P<0.01);LPS 组在使用药物 CHR 后,CHR 低剂量组(0.5 mg·kg-1)能够显著缓解 CTX 的免疫抑制反应(P<0.05),中(1 mg·kg-1)、高(2 mg·kg-1)剂量组能够极其显著缓解 CTX 的免疫抑制反应(P<0.01)。由于 ConA 是刺激 T 淋巴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原,LPS 是刺激 B 淋巴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原,说明 CHR对 B 淋巴细胞缓解效果比 T 淋巴细胞效果要好。

图1 大黄酚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内增殖的影响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CTX组比较*P<0.05,**P<0.01**P<0.01

②大黄酚-PLGA纳米粒对模型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

结果见表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TX模型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CHRP各剂量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呈现显著升高趋势(P<0.05或P<0.01),其中,脾脏指数升高趋势更加显著,与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相对应。

表1 CHRP对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CTX组比较*P<0.05,**P<0.01

③大黄酚-PLGA纳米粒对CTX诱导的模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CHR 对 CTX 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检测 CHR 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分别检测了与细胞免疫相关的 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IL-2 和体液免疫相关的 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IL-4 水平的变化。结果如图 3所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TX 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2 水平呈现显著的抑制状态(P<0.01),说明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IL-4 水平也呈现显著的抑制状态(P<0.01),说明体液免疫也呈现低下的状态;与CTX 组相比,低剂量的 CHR 对细胞因子 IL-2 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作用不显著,中(1 mg·kg-1)、高(2 mg·kg-1)剂量组能显著增加血清细胞因子 IL-2 分泌水平(P<0.05 或 P<0.01),CHR 低(0.5 mg·kg-1)、中(1 mg·kg-1)、高(2 mg·kg-1)三个剂量组都能显著增加血清细胞因子 IL-4 水平(P<0.05 或 P<0.01),说明CHR 对细胞因子 IL-4 的作用要比对 IL-2 的作用强。

图2 CHRP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2、IFN-γ、IL-4和IL-6分泌水平的影响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CTX组比较*P<0.05,**P<0.01


①已具备的条件

研究可依托学院实验室和生物技术中心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本课题组所在的实验室主要仪器和设备有:流式细胞仪、超低温冰箱、高速低温离心机、切片机、CO2培养箱、PCR扩增仪、倒置生物显微镜、多功能显微镜、凝胶成像系统、酶标仪、超声粉碎仪、水平电泳和垂直电泳装置、超净工作台、超纯水系统等,计算机联网等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所需的软件,如用于PCR引物设计的软件Primer designer,用于分析蛋白表达量的凝胶分析软件Band Scan,用于数据处理的软件SPSS等,拥有无菌室和洁净级动物实验室等,能够独立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工作。

②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生物技术中心平台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处于维修阶段,暂不能使用。因此,需要借助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平台完成此项试验任务。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10000.00 论文版面费、试剂与耗材 8000.00 2000.00
1. 业务费 2000.00 论文版面费 2000.00 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0.00 0.00 0.00
(4)文献检索费 0.00 0.00 0.00
(5)论文出版费 2000.00 论文版面费 2000.00 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8000.00 试剂与耗材 6000.00 2000.00

项目附件

  • A类-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书.pdf
    下载
结束